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绿色石化“链”式循环产业探出“双碳”中国样板
从一片盐碱滩涂到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已成为江苏沿海强劲的经济增长极,正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从零到千亿园区、向着万亿产业集群进发的嬗变之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共性问题。10万吨/年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装置是今年国庆前夕刚刚投产。它利用冰岛的ETL工艺技术,每年可以主动吸收二氧化碳15万吨,“变碳为宝”制成新能源、新材料,回收转化率高达100%。这也是全球首套二氧化碳制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项目。
负碳是指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减少量多于排放量。当前,我国石化行业正进入高质量和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期,负碳技术通过捕集、利用二氧化碳减少碳排放,有望成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此次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装置的投产是盛虹石化创新打造的绿色负碳产业链项目的重要节点。
“全球最大”“国内第一”“行业领先”已然成为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发展的亮眼标签。在全球化视野的谋篇布局下,走进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道路管网整齐划一,塔器罐区错落有致,企业间原料产品流转井然有序,一个上下游相互循环、产业链相互连通、价值链互为补充的绿色产业已近闭环成链。
穿梭于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架起的地上管廊纵横交错,这就是企业之间原料和产品传输的连接线,而这种内部循环转化时刻不停。作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板块的盛虹斯尔邦石化多联产装置,正在进行54种物料的14路循环,不仅大大减少三废排放,同时还能变废为宝,产生了新的经济效益,在基地内部形成了闭路绿色循环。
不久之前,《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国际影响力研究》报告发布,聚焦产业链重构、能源安全、“双碳”目标等最新趋势。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依照“五大国际影响力”,已经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效:由韩国SK致新与卫星化学合资建设的亚洲首个EAA工厂,将打破中国EAA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从原料端突破新材料供应瓶颈;建立石化基地企业VOC特征污染“物指纹库”,形成企业数据信息库及VOC排放清单,实现VOC精准溯源;打造“海陆空”三位一体应急救援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筑牢安全之基;加快构建海河联运、陆海联运、海铁联运集疏运体系,港产联动发展水平国内领先;采用“港口+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立体化港口集疏网,打通“港区到园区”物流直输通道......
曾经泥泞的盐碱地焕然一新,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已成为兼具工业美感与经济性的现代化石化产业基地。
《连云港新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