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装“孙子”诈骗 老年人容易掉进“亲情陷阱”

2021-10-18 18:05:43

       现在,新型电信诈骗手段是层出不穷,有冒充“警察”的,有冒充“老师的”,日前,骗子又出动了,冒充“孙子”给老年人打诈骗电话,您还别说,效果还是出奇的好,很多老年人因此中招,那么,这到底什么诈骗套路呢?


9月下旬,市反诈中心接到了一件特殊的警情,有人给一位70多岁的老人拨打电话,说自己是他的孙子,随即以各种理由,分多笔骗走了对方37.5万元。


“老年人因为听力不是太好,他一听,好像是。在电话里面对方就告诉他,我在国外把人弄伤了,把人打伤了。这个人需要住院治疗,请他爷爷给他及时汇款。这个老年人听到孙子遇到救急的事情,心里面比较着急,急忙就拿出自己的银行卡,到银行进行汇款,累计前前后后几次汇款达30多万元。后来打他孙子电话,根本没有这回事,才发现被骗。”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反诈骗合成作战中心民警 耿东说。


事实上,这位老人的遭遇并不是个例,据市反诈中心统计,从今年1月到现在,冒充孙子诈骗老人的案件就多达18起,被骗金额从三四万元到三十多万元不等。而作案的手法都十分的雷同,那就是拨打受害人家中的座机电话。


“一般都是家里面老年人,使用座机的情况比较多,他利用老年人对人的分辨能力,防范比较薄弱的特点,利用他的家庭关系,孩子在国外这样的一个情况,来实施诈骗。对于老年人来说,孙子一辈,他比较疼爱。越遇到紧急情况,他越不注意分辨,利用他急躁的心理来造成恐慌。”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反诈骗合成作战中心民警 耿东说道。


反诈民警告诉记者,此类的案件,不法嫌疑人往往采取的是精准诈骗,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获取老年人的个人信息,然而私人订制剧情,根据每个老年人的不同特点,层层设套,让人防不胜防。那么,广大老年朋友应该如何避免落入这种“装孙子”的骗局呢?


“第一点就是对自己的家庭关系、姓名、身份证号码等等,包括子女在一起的亲友关系,尽量在微信里面不要提到实名,不要泄露这样的个人信息。其二,老年人在转账汇款之前一定要打电话进行核实,不管对方是什么原因,确保给对方转账汇款的可靠性。”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反诈骗合成作战中心民警 耿东说。


《港城36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