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开学就生病 这种“魔咒”怎么破?

2022-02-22 15:11:52



开学后,部分学生会存在不适应新环境、新节奏的情况,再加上春季天气多变、时寒时暖,在心理和身体的双重考验下,开学后的一至两周就成了校园内出现各种流行性传染病的“高风险期”,也被称之为“开学病”。

那么,这种“魔咒”该如何打破呢?


陈女士的孩子4岁,正在上幼儿园中班,开学前就有些咳嗽,但并不严重。陈女士告诉记者,孩子从小就是过敏体质,这次看他体温正常,精神状态也不错,便没带他去医院。没想到,开学之后,孩子的症状就加重了。


家长 陈女士:他主要一活动咳嗽更厉害,晚上睡觉还被咳醒。为避免传染其他小朋友,老师建议轩轩先请病假。我就带轩轩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咳嗽变异型哮喘。


其实,像陈女士孩子这样一开学就生病的孩子还有很多,那么,都有哪些疾病需要家长们着重防范呢?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张荣:首先是流行性感冒,它的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也快。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最高可达39~40度,发热可持续2~3天。


还有孩子们最容易得的诺如病毒肠胃炎,它的传染性也强,以肠道传播为主,病程较短,一般1-3天,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



此外,食源性疾病需要着重防范,这类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往往在学校、幼托等集体单位发生。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的防范这些疾病呢?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张荣:首先,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所以应定时定期给儿童接种疫苗。同时,也要加强个人卫生与个人防护。比如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啊,不随地吐痰、勤洗手、勤换衣、注意口腔卫生,生活用品如毛巾、餐具等应定期消毒。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比如要注意佩戴口罩,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同时,医生还提醒,孩子们需要加强锻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提高身体免疫力。若儿童得了传染病,应在家隔离,家长要遵从学校传染病休复学管理制度,不要因害怕耽误课程而隐瞒病情,也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以免感染他人。学校应加强疫情监测,坚持晨检制度和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港城365》记者报道。


编辑丨陈思

来源丨新闻频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