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防治肥胖日】科学减重 让我们不再负“重”前行

2022-05-12 15:07:56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511的谐音是“我要1”,最后的那个“1”代表苗条,通俗来讲,就是“我要瘦”,这无疑是喊出了很多肥胖者的心声。那么,该怎样衡量你是否肥胖呢?在减肥的过程中,又存在哪些误区呢?一起来了解一下。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肥胖已经成为世界十大慢性疾病之一,由超重和肥胖引发的疾病也日趋增多,那么,究竟怎么样才算肥胖呢?通常来说,身体质量指数,也就是BMI指数,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标准,其计算公式为:BMI等于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体重的单位是千克,身高的单位是米,BMI正常值一般在20至25之间,超过25为超重,30以上则属肥胖。通过BMI值,还可以对肥胖程度进行划分,国际标准为:BMI值在30到35的为轻度肥胖,35到40为中度肥胖,而40以上就是重度肥胖。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易海维:肥胖容易导致我们内脏脂肪的蓄积,就是脂肪包裹着我们腹部的脏器,可能体检的时候,会发现有脂肪肝,还有可能造成血脂升高,出现高甘油三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另外还有可能引起血糖的升高,导致糖尿病等疾病。



医生指出,导致肥胖的因素很多,但是90%到95%的肥胖者是生活方式不当造成的。久坐、缺乏锻炼,高糖、高油脂的饮食习惯等都是发胖的原因。做到管住嘴、迈开腿,才可以有效地避免肥胖的发生。如今,很多人也明白肥胖的危害,纷纷加入到减肥大军,但其中有些人走进了减肥的误区。那么,肥胖的人应该如何科学减重呢?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易海维:有些朋友,为了减肥,不吃晚餐,其实这是不科学的,最好能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这样可以让我们血糖水平比较平稳,还有就是运动,不要单做有氧运动,比如说像跑步、跳操等,适当要做一做力量训练,像是哑铃、弹力带等抗阻力运动,来强化我们的肌肉。因为在减重过程中,由于能量的摄入受限制,所以容易导致肌肉的流失。



编辑丨陈思

来源丨新闻频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