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连云港市连云区:党建引领走实产业强村富民路

2019-07-24 10:40:25

连云区位于连云港市东部海滨,现有1个乡、8个街道,18个村、3个涉农社区、24个城市社区,辖区内山海资源得天独厚,农渔产业发展颇具潜力。

近年来,连云港市连云区探索实施“党建+”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优势资源,重点发展海洋养殖、农旅融合、资产经营等特色产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18年,连云区17个村和涉农社区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突破100万元,其中10个村超300万元,实现了资产增值,带动了群众增收,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强村富民之路。


 以“源头活水”为固本之举,滋润产业强村富民发展愿景

 1、配好强村富民班子

通过公开选聘、本村培育和定制村官,调优配强村书记队伍,89%为大专以上学历,涌现出全国人大代表、黄窝村党支部书记张立祥等先进典型,培优一批农村发展“领头雁”。做好省委组织部“定制村官”试点工作,先后招录三批连云籍学子,委托江苏农林学院定制培养,加速储备“两委”后备军。制定出台《关于推行村(社区)干部“三牌”管理三级激励的实施办法》,打好鼓励基层干部的“组合拳”。


定制村官

2019年,招录12名2019级“定制村官”学生。组织2017级、2018级“定制村官”开展暑期驻村实习活动。


村社干部“三牌”管理三级激励

推行村社干部“三牌”管理三级激励机制以来,先后表彰激励10名村社“金牌书记”,每人奖励1万元;遴选6批32名“银牌正职”,参照同等事业人员兑现工资待遇;优选2批9名“铜牌副职”,纳入后备重点培养。


2、选准强村富民路径

在连云港市连云区范围内开展“三问五清”专项调研活动,精准把脉发展路径。结合专项调研成果,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原则,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制定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海洋养殖、旅游服务、资产经营等特色产业。目前,连云区21家涉农村居选定了海洋产业、农旅融合、服务配套等4类33个“党建+产业”项目,实现了村村有项目覆盖、有产业支撑的良好局面。


实施"党建+产业"发展模式

3、凝聚强村富民合力

针对强弱村差距较大问题,开展“选派第一书记、组团促进致富”行动,选派区级机关部门和乡镇街道85后正科职干部,到沙湾村、留云岭村等5个集体经济低于100万元的薄弱村任第一书记,推动经济薄弱村晋位升级。

  宿城街道大竹园村是全区经济薄弱村之一,通过组团帮扶,建成200平米的茶叶加工厂,村集体收购村民零散茶叶,统一制茶售茶,提高了产量品质,拓宽了销售渠道,带动了茶农增收,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近四成。

 

 以“山海资源”为叩门之钥,开启产业强村富民兴荣景象


        1、实施“耕海牧渔”,发展海洋产业

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海洋产业升级,形成了以紫菜、牡蛎、对虾等特色海产品为主的“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模式。临海的村还积极探索休闲渔业发展新思路,以海岛、渔港为载体,建设“渔家乐”综合服务区,发展体验、观光、餐饮等渔趣活动,增加海洋产业附加值。


连岛街道东连岛村党支部从2013年起探路太平洋牡蛎养殖,注册“海州湾生蚝”品牌,加入“极速鲜”电商微商平台,牡蛎销量逐年增加,带领渔民实现了高水平的转产致富。


 2、探路“农旅融合”,发展绿色产业

依托连岛度假区、海上云台山等旅游资源,宿城、高公岛、连岛等街道的村重点发展农旅融合产业,培育了渔家乐、农家乐、民宿群等一批农旅融合产品。加快开发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山海连云示范带,重点培育留云岭、大竹园、黄窝等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打造集都市休闲、乡村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渔排休闲垂钓


高公岛街道黄窝村先后投入1000万元,按照4A级标准开发了凰窝景区,建成凤仪广场、涧潭水系、森林公园等项目和片区,全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


 3、盘活“固定资产”,发展服务产业

云山街道注重盘活集体闲置资产,重点发展资产经营型经济,老君堂村通过规划商业门面,扩大租赁业务,获得稳定经营性收入,实现集体固定资产8000万元,集体收入379万元。板桥街道、海州湾街道的村,利用临近连云开发区、港口物流园区、连云新城等园区和新城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工业和物流配套服务。


板桥街道张艞村参股35%创立旺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循环再利用华乐合金的生产固废水渣,年产值6800万元,每年为张艞村增收243万元,实现村企互利双赢。


以“党建领航”为发展之盾,激发产业强村富民源源动力

1、支部带路,实现人心凝聚

村党支部带头探索,在连云港市率先完成村级股份制改革,让更多群众享受发展成果得实惠,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真正参与者、受益者。在重点发展海上养殖的西连岛村等地建立海上红帆党组织,把渔船上的党员组织起来,让渔民党员在海上生产、互帮互助和维护稳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拓宽党建服务领域,让广大渔民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

在连云港市率先完成村级股份制改革

成立海上红帆党组织


2、党员带头,实现共同富裕

按照前期“村举民观”、后期“村退民进”的发展思路,采取干部作示范、党员带群众的方式,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富裕起来。在引导渔民“转捕为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员大户示范带头作用,实现连云港市连云区紫菜养殖面积突破15万亩,紫菜产值7.8亿元,带动近6000名渔民走上小康之路。


海州湾街道西墅村以紫菜养殖、加工、深加工为主导产业,通过干部示范、党员带头,在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走紫菜产业化路子,全村紫菜养殖面积达2.6万亩,拥有紫菜养殖及加工企业40家,全村1300余人从事紫菜行业,成为名副其实的“紫菜第一村”。


3、项目带动,实现持续发展

开展联系村社“三个在一起”活动,每名区委常委、党员副区长带领相关职能部门,联系一个村社产业项目,通过在一起谋划发展思路、落实工作任务、协调解决问题,推动各产业项目落地落实,示范打造大竹园茶叶加工厂等4个书记创业项目、太平洋牡蛎养殖等5个党员带富基地,兴办高公岛紫菜小镇等4个科教兴农项目,精心培育柳河村等11个旅游富民特色村,实现了党建富民增收。


连云港市连云区委书记杨新忠考察大竹园村茶叶加工、民宿开发等项目


连云港市连云区长李占超调研西连岛休闲渔业观光渔排项目现场



来源:《连云港党建》、连云区委组织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