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江苏连云港:“闭合循环产业链”绘就绿色石化“大写意”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国内一部分企业的供应链中断,原料供应不足,产品销售不畅,石化行业也同样受到了冲击。但是,在江苏连云港徐圩新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多年来打造的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让园区企业关联度达60%以上,减少了企业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增强了抗市场风险能力。
近期,在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内,总投资约677亿元的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加紧开展一级地下管网施工。项目负责人王臣告诉记者,上个月20号,项目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组织,目前施工已全面铺开。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约900亿元,利税超200亿元。盛虹炼化项目从原油开始,打通原油炼化与高端化工的产业链条,不仅可以提升发展高端石化产业上游原料自给率,还将解决下游企业中间原料来源问题,吸引和拉动石化产业基地的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等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闭环。
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臣:我们炼化项目生产的化工产品70%都立足于我们内部的园区来进行消化,比如说我们生产的芳烃,我们主要是送到下游的PTA装置进行深加工,我们的乙烯,一方面满足我们炼化集团传统纺丝印染产业链基础原料需求之外,我们剩余的部分可以带动整个园区下游的产业的发展。另外我们的丙烯,我们也送到下游的丙烯腈装置来进行生产丙烯腈。
据了解,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沿海石化产业基地,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以炼化一体化产业和多元化原料加工产业为龙头,重点发展清洁能源、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等社会需求的终端产品。重大项目是当地经济的“压舱石”。徐圩新区在省级重大项目的示范带动下,有序推进石化产业基地重大项目复工复产。目前,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复工复产率已达到100%。之所以能快速全面复工,得益于基地内部企业间的有效循环,产品互联互供,增强了企业供应抗风险能力。
连云港市徐圩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朱彬:我们石化基地一直坚持产业链招商,各种物料在企业间有效循环,产品互联互供,炼化一体化、轻烃综合利用等重大龙头项目基础原料就地转化率达70%以上,降低了供应链中断风险,增强了企业抗市场风险能力。
在过去的十年间,徐圩新区用实践勾勒出一条“闭合产业链”。盛虹炼化一体化产生的芳烃,供应中化生产尼龙66;生产PTA的虹港石化能为化纤产业供料;中化的“碳三产业链”给下游中化塑料提供原料;虹洋热电联产项目不仅满足企业生产需求,还为整个新区提供热能储备;基地南北规划建设的精细化工园区,所有原料都由园区上游企业提供……如是形成原料互供的产业大循环。企业间通过公共管廊实现互供互联、交换共享。加上港口物流优势,一体化的公用工程,一个 上下游相互循环、产业链相互连通、价值链互为补充的绿色产业链条已具雏形。实现了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眼下,一个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现代石化产业循环发展体系,正成为这个全国七大石化基地最鲜明的“绿色标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