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连云港自贸试验区开启“零等待”模式 中欧班列实现“一体化”运营

2020-04-27 08:40:00

 日前,记者从连云港港了解到,在自贸区框架下,港口首次在国际过境集装箱业务上尝试“船车(站)直取”模式,此举也是第一次在“连云港至二连浩特”国际班列新通道上应用这一创新模式。


连云港港停靠的外贸货轮


集装箱从外贸货轮上依次卸装


 4月26日上午9点,4台集卡车鱼贯驶入连云港港27号泊位作业区域,一个个带有“中铁集”字样的集装箱从外贸货轮上依次卸到车上,并快速短倒至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装车线,由中哈物流公司负责将其吊装到75170次列车上,计划当晚发往二连浩特口岸方向。


集卡车依次驶入连云港港泊位作业区域


据了解,这些集装箱从日本大阪港发出,主要装载的是旧汽车,目前要经连云港过境发往二连浩特口岸,终点站是蒙古乌兰巴托市。从船上卸下到装上火车,前后不到15分钟,国际过境集装箱作业完全实现了“零等待”。这是连云港港口在自贸区框架下,首次在国际过境集装箱业务上尝试“船车(站)直取”模式,也是首次在“连云港-二连浩特”国际班列新通道上应用这一创新模式。这一模式的应用也让连云港国际集装箱过境时间由原来4天以上缩短至1天以内,效率提升了75%。时间省了,环节少了,集装箱从“船到车”始终“不落地”,也进一步节约了成本。据测算,每个集装箱可节约费用60%左右。


集装箱作业


按照以往的惯例,船舶靠港以后,要经历过卸船、海关放行、申报等手续,这些手续非常的繁琐,大概需要一天的时间,经过口岸协调,连云港海关支持“车船直取”政策,从卸船到装车只有15分钟时间,大大减少了时间,提高了过境箱效率。


这些中铁集装箱最早从国内发出,正是看好连云港港“船车(站)直取”模式,才首选在连云港下海出口日本,在海外经过“一卸一装”之后,如今再次回到铁路,搭乘连云港中欧班列出口境外,在完成集装箱全程物流的同时,也构建了国际物流大循环格局。这一创新模式也日益吸引着国际过境集装箱业务纷纷来连开展。


连云港港码头


连云港港口自贸区的一个手续申报方面的“小创新”,便实现了效率、成本“大改变”,在为企业客户节约时间和成本的同时,也帮助连云港港开辟了联运新通道,完善提升陆海联运新功能,促进班列一体化运营、高效稳定增长。据统计,连云港中欧班列一季度累计完成188列、装卸作业15428标箱,同比增长68.8%,其中国际中转出口完成7050标箱、同比增长91.5%。                  


融媒体记者 吕伟 王惠  

通讯员 杨开林 孙子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