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全域旅游 绘就连云港灌云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0-05-27 09:21:56

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基于对自然资源禀赋、人文历史底蕴和区位交通定位的深刻把握,将发展目光聚焦在亟待振兴的乡村上,以“伊山伊水伊甸园,真情真意真灌云”为主题,围绕“一座佛、两棵树、三朵花、四季景”的总体布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美了乡村、富了乡亲、旺了产业、好了民风,探索出了一条“让乡村回溯诗意、引青年回家创业、请游客品味田园”的特色乡村振兴新路径。


...


连云港市灌云县境内拥有2条高铁、4条高速、5条国省干道,随着连淮扬镇高铁将建成通车和花果山国际机场开工建设,交通优势更加明显。灌云县文化底蕴深厚,从6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文明到“人民楷模”王继才同志爱国奉献精神名片,造就了灌云厚德、包容、淳朴的人文特质和灿烂历史,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文化灵魂。而自然资源丰富,也让全县三个乡村旅游景区独具魅力。


...


自发展乡村旅游以来,连云港市灌云县重点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城乡一体化统筹谋划。先后对景区周边村庄道路、水利、绿化、供水、村容村貌、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厕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累计投入达5.11亿元,占乡村旅游投入的35.66%,景区周边村庄面貌得到显著改善,从以前的“脏乱差”蜕变成现在的美丽宜居乡村,群众的生活品质、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极大提升。景区周边的伊山镇川星村先后荣获“江苏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中国最美村镇”“江苏省乡村振兴旅游富民先进村”“全国农业公园”等称号,杨集镇潮河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同兴镇伊芦村被评为“省休闲农业精品村”。


...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游客量的集聚,灌云县各景区周边的农村瓦房变成了景观房、民宿民居、超市、农家乐,房价也随之翻了好几倍。同时,景区的建设发展,为周边村庄的农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直接吸收从事旅游人员约1250人,年建设用工约17.5万余工日,长期使用农民工2100余人,新增服务业吸收就业750余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去年,我就没有再外出打工了,安心在家经营好自己家的几亩梨园,空闲的时候到伊甸园景区打零工,家门口就业,收入比外出打工还多,又能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再也不用四处奔波了。”伊山镇川星村村民周素香由衷地说。


...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连云港市灌云县坚持做好“旅游+”文章,走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之路,使乡村由单一农业经济逐步转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元化经济,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前我们的梨园收获时,经常滞销,而且每斤价格在1元左右,现在由于景区的发展,梨是供不应求,每斤价格达到4元左右,可以说我们以前卖的是梨,现在卖的是风景。”伊山镇川星村支部书记孙正状高兴地说。


...


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灌云县坚持让乡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注重乡村文化与乡村治理相结合,通过乡村主题开发、文化展示、互动体验等形式,为乡村带来了更多的文化增量,丰富了乡村文化的内涵,增强了农民的文化自信,唤醒了文化自觉。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村民开始重新审视自身,重新发现乡村文化的价值,每一个村民正在逐步成为乡村文化最重要的守护者与建设者。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