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三个“+” 加出连云港紫菜复产加速度
连云港海区独特的海洋水文环境和气象条件,使得连云港市连云区成为全国最主要的条斑紫菜养殖加工基地。根据连云区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度紫菜生产周期,全区共采收鲜紫菜约10万吨。全区98家紫菜加工企业共加工一次性紫菜干品近13亿张。连云区紫菜交易所完成3次入场紫菜交易,场内累计成交8.13亿张,成交额3.21亿元。全区现有紫菜养殖户700余户,直接从业人员近6000人,行业从业人员约2万人,紫菜产业已发展成为连云区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紫菜产业造成重大影响。紫菜在采收、加工、销售环节均受到较大冲击,尤其是养殖户这一块,错失了采收紫菜的黄金时间,大量紫菜烂在海中,损失很大。”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市连云区黄窝村党支部书记张立祥说。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养殖工人无法及时到岗,错失了采收紫菜的黄金时间,头茬紫菜大量烂在海中。而养殖紫菜的方子无法承受超负荷的重量,导致不少方子塌坏,二茬、三茬紫菜产量也大幅减少。再加上出口受到严重限制,紫菜制品大量滞销。面对紫菜养殖从未出现的困难局面,连云港市连云区利用好“三个加”,全面发力,助推紫菜销售,将养殖户损失降到最低。
“互联网+”,加出转型升级加速度
互联网新时代催热电商经济,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紫菜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紫菜产业转型升级。目前,为保证紫菜加工厂创收增收,连云区中、小紫菜企业通过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生动宣传,利用连云港首届“518”网络购物节,以及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扩大销路。在高公岛街道帮扶企业,在“学习强国”平台上刊登《特产代言共解销售难 海苔销售遇困境 连云港紫菜小镇盼您伸援手》求援信息,取得良好成效,很好提高了产品曝光度,释放消费潜力,保供给不滞销。
“旅游+” 加出跨界融合加速度
春节前后为紫菜收割黄金时间,连云区搭载全域旅游模式,开发近海旅游线路,发展小游艇项目,增设海面漂浮设施,可以使游客近距离参观、体验紫菜养殖采收。利用海滨特色旅游、连云港老街、宿城“山海云雾风情小镇”黄金假期游览契机,带领游客参观鲜菜一次加工流程,二次加工紫菜制品流水线,现场品尝二次加工烤紫菜、调味海苔等即食产品,刺激紫菜产品消费。
“品牌+” 加出集聚发展加速度
坚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战略,重点打造“连云港紫菜”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制定了管理办法、组建了市紫菜协会,加大区域品牌建设力度,连云港紫菜协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捐款100万助力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提升“连云港紫菜”品牌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以整体集聚效应带动个体品牌的迅速成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