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丨连云港:好媳妇十二年悉心照顾“植物人”婆婆 付出的都是爱
默默无闻尽义务,无怨无悔行孝道。连云港市东海县双店镇昌沂村勤劳、朴实、善良的农家女王生兰十二年如一日,悉心照料脑血栓后遗症变成“植物人”的婆婆,不言一声苦,捧出一颗滚烫的爱心诠释了孝亲敬老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感动四乡八邻的“孝星”、“草根好人”。

孝心:婆婆就是俺亲妈
“婆婆是个大好人,从俺过门的那一天起,婆婆对俺就像亲闺女一样。都说俩好换一好,婆媳关系好。现在她老人家得病躺下了,好好伺候在她的身边,尽一个儿女义务和本分是理所当然的。”王生兰告诉笔者,1984年她从季岭村嫁到昌沂村棠沂自然村做了吴书现家的大儿媳妇,与公婆同一屋檐下,慈祥善目的婆婆潘红美就手把手教她如何勤俭持家,怎样搞好村邻关系,没把她当外人。
相识是缘分,能够走到一起就意味从此需要同甘共苦,他们两口子夫唱妇随,一家人和和睦睦。第二年王生兰就生了一个惹人喜爱的女儿。“最让俺感动的是坐月子那段时间里婆婆忙前忙后的。”王生兰至今还记忆犹新,婆婆一日三餐变着花样给她做好吃的,孩子的尿布天天洗净、晒干放在床头,像亲妈一样,真把她当闺女了。
遇到天生善良、知冷知热的好婆婆,打小就受父母“忠厚传家远”、“待人贵真诚,为人须谦和,孝道当竭力,亲情互相助的”家风家训熏陶的王生兰知恩图报,每天早上总是要省下两个熟鸡蛋,毕恭毕敬端到婆婆面前:“妈,您也辛苦了,也给您老人家补补身子。”

婆媳相处得像母女俩。儿媳孝顺,婆婆逢人便说他们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有这么好的儿媳妇他们心满意足了。婆婆生育3男3女6个孩子,只不过真正能陪伴在老人身边的只有眼前这个大儿媳王生兰和儿子吴传明了。老二和老三全家都在新浦工作、女儿相继结婚出嫁。
早些年,公婆耕有几亩责任田,王生兰心疼二老,就把土地都揽到一起耕种,重活累活由她和丈夫抢着干,农忙时让老人干点力所能及的。“老人家一生拉扯这么多孩子不容易,现在老了,体力跟不上了,得好好让他们享享儿女的福。”王生兰说,这几十年来,咱这一家人和睦相处,和公婆之间从没生过气、拌过嘴、红过脸。

爱心:伺候婆婆不言苦
常言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王生兰说,2008年5月13日,身体一向硬朗的婆婆突然感觉肢体发麻、说话不清、出现眩晕等不良症状,血压升高,被王生兰和丈夫及时送进了医院确诊为脑血栓。在亲人的全力陪护治疗下,病情虽然得到了稳定,还是落下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的后遗症。婆婆得病的头两三年,头脑时好时坏,清醒时,还能口齿含糊、颠三倒四说些话,后来因二次犯病,没了任何意识,彻底成了“植物人”。就在婆婆患病一年后,公公因病去世了。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有干瓦工的手艺,需要打拼养家,照顾婆婆的重担只能由王生兰承揽。

“老人有6个儿女、3个儿媳,这么多年几乎都是你一人伺候在老人身边,你不觉得苦,就没有怨言和牢骚吗?”采访中,笔者既羡慕又有些不解地问。“说起来,老人得病受了不少的折磨,是不幸的,可幸运的是她的一帮儿女们都很孝顺,隔三差五赶来看望,大包小包送来营养品和零花钱,问寒问暖的。他们有这份孝心就够了,真的让他们来照顾,三步远、两步近的,不方便不说,俺也不放心。”王生兰说,这些年,她都习惯了,照顾起来得心应手了,知道如何给老人喝水喂饭、按时翻身、擦身、换尿布,如何让老人睡得舒服,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能做的方法都做了。
人家的女主人是每天围着锅台转,而王生兰是绕着床头看,12年间,4380多个日日夜夜,为照顾一个毫无精神意识,每天只能静静躺在床上,不能交流,给吃给喝啥都不知道的“植物人”,王生兰付出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她每天5点钟就早早起床,给老人翻身换尿布、洗脸喂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说一声苦,叫一句累。
王生兰不仅孝道,而且勤快能吃苦。一年的冬季,由于连续使用冷水搓洗婆婆换下来的尿布,而且一天要洗五六次,无意间双手受冷水刺激肿痛麻木,她全然不知是啥原因造成的,到村卫生室打针吃药不见好转,只有去县里寻求治疗,还没等她说明情况,医生凭经验直截了当地问她是不是每天用冷水洗衣服,这时她才恍然大悟。医生告诉她弄不好会留下后遗症,索性后来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总算恢复了。为这事,她的一双儿女“埋怨”妈妈有点“对自己不负责”:“尿布可以攒到一起洗啊!”她就是这么一个爱干净、撂不下手头活的人。女儿吴秀娟干脆来个爱心接力,替妈妈洗了好几个月的尿布,还为妈妈买了一台洗衣机,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

耐心:一顿饭要喂半个小时
“生兰这个媳妇啊,真是个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人啊,每次看到她轻轻扒开婆婆的嘴喂饭,前后要花费半个多小时,累得全身发抖,实在叫人不忍心!”经常来王生兰家串门的退休教师吴书銮激动地告诉笔者说,王生兰细心很有耐力。老人的一日三餐都像伺候婴儿一样喂出来的。早上一包牛奶两个鸡蛋;中午“面疙汤”;晚上豆奶粉,定时定量,菜谱根据老人情况需要,尽量吃软的,容易消化的,基本是固定起来。每次喂饭,需先用左胳膊轻轻将老人头部揽在怀里,然后用左手拨开老人的嘴,右手使用汤勺一点一点、一口一口往里送。冬季里天凉,饭冷得快,需要喂一会,重新加热再喂;夏天里,一顿饭喂下来,王生兰已是满头大汗,累得腿发颤。因为十几年前的秋收,她的一条腿从拉运山芋秧的手扶拖拉机上掉下来,摔成了残废,至今走起来还是一瘸一拐的。
伺候老人喝水喂饭不易,更难的要算为老人处理大小便了。谁能想到,最近这些年来,老人的大便排不出来,都是她带上消过毒的皮手套像个医生,毫不嫌弃地用手指头一点点抠出来的,这需要王生兰付出多大的爱心和耐心啊。
为了让久病床前的婆婆不生褥疮,她每天按时为老人翻身,换洗尿布;经常按摩,防止肌肉萎缩,即便是农活再忙,她也会“身在曹营心在汉”,按时往家里跑。这么多年来,她把时间都花在了婆婆身上。
记者采访的当天,只见老人安静躺着在哪里,尿布整整齐齐叠在床头,偌大的房间里闻不到一点的异味。陪同采访的昌沂村干部吴传江说,一个“植物人”能生存这么些年真是少有的奇迹,而奇迹的创造全凭一颗孝心和耐心,从这位孝亲爱老模范、“草根”好人身上释放出的道德正能量正是社会文明和当前培育美德农民行动所需要倡导的,愿好人一生平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