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黄花菜变身“忘忧草” 铺就金色致富路
“最近温度高天气好,黄花菜晒出来色泽金黄口感也好。我家就在村里,每天工作六小时左右,能赚60块钱贴补家用。”走进连云港市灌南县嵇桥村,这片散发着泥土清香的村子里,52岁的低收入农户施红云和六位村民一边和记者交流,一边给筐子里的黄花菜“翻身”晾晒。

天气晴好,嵇桥村低收入农户忙着给黄花菜“日光浴”
嵇桥村会计胡超算了一笔账,“我们基地流转了80多亩土地种植黄花菜,最忙的时候一天用工60人。最近忙着晾晒、包装,按照订单包装成1斤的和2斤的2种规格,来干活的大多是本村的低收入农户。”

这一批黄花菜已被江苏省交通控股集团预订
黄花菜又叫忘忧草,这片黄花菜基地如今被村里的老百姓亲切地称为“忘忧田”。而这个“忘忧田”的前身却是老百姓难忘的唏嘘回忆。数年前,嵇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资源少,是省定“十三五”经济薄弱村。面对一穷二白的家底,如何实现低收入户脱贫致富,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摆在村支两委班子面前的最大难题。
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正当大家围在一起吃饭时,突然有人提了一句,“我们这边众多的农户,饭餐桌上都少不了黄花菜,正好省委扶贫办的帮扶项目中也有此类项目,我们何不试试种植黄花菜,况且黄花菜具有消炎、清热、消食、安神等功效,经济价值也比普通蔬菜高很多。”于是嵇桥村用一小部分的试验田做实验。两个月眨眼过去,这块试验田,竟默默地书写出自己的色彩,可人的黄花菜迎风招展。这可乐坏了嵇桥村的干群。
正当项目如火如荼的展开之际,偏远的地理位置、贫瘠的种植土地乃至后期的销售压力让百禄镇干群操碎了心。于是,一个示范的基地变得不可或缺。施肥示范、病害示范、种植示范、技术示范,这才能让老百姓有种植的底气和种植的意愿。嵇桥村村干部将附近农户聚集起来,普及黄花菜的种植方法,针对性地讲解种植过程中困难的应对对策,树立大家种植的信心,激发种植的热情。
黄花菜大多晒成干卖出去,如果天气不好,收上来的的黄花菜就会发霉。“现在不担心了,前两年省委帮扶工作队联系后方单位给我们买了烘干设备。我们基地和省交通控股集团签订了长期供货订单,因为产品品质好,销路和价格都是没有问题的。一斤40-50块钱,现在村里很多农户也加入了种植队伍,规模差不多达到了200亩。”
胡超乐呵呵的介绍,“这几年年产量3000-4000斤,去掉成本,一年就为村集体增加12万元的收入,加上咱们村在百禄镇工业园区新建的标准化厂房租赁费用每年14万元,还有屋顶光伏电站项目,村里一年累计收入超过40万元,2017年就摘掉了贫困帽子。现在,村里新建了便民活动中心和小广场,硬化了道路,村容村貌比以前好看多了。我们准备成立合作社,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今年,我们参加了几次展销会,灌南县扶贫办帮我们在京东的消费扶贫专区做了推广,最近很多外省本省的客户打我们电话,供不应求,我们村正打算,明年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让更多的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