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十月里的万亩“皑皑雪白” :连云港盐田“秋扒”啦!

2020-10-07 08:55:00

金秋十月,江苏省连云港市数万亩盐田“秋扒”生产如火如荼,盐业工人利用国庆假期里的晴好天气,抓紧抢收原盐,雪花般的淮盐堆积如山,百里盐滩呈现一派丰收景象。



作为中国四大海盐产区之一淮盐因淮河横贯江苏盐场而得名。有着“煮海之利,两淮为最”、“华东金库”等美誉。连云港市境内的“淮盐”以“色白、粒大、干”等特点著称于世。



白灿灿的淮盐中透着浓厚的盐文化气息,有着数千年的盐文化历史。早在吴王阖闾时代,江苏沿海就开始煮盐,汉武帝招募民众煎盐,刈草供煎,燃热盘铁,煮海为盐。《史记》上说“陈在楚夏之交,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淮盐产业的最早兴起,主要是战国后期大量人口东迁淮河一带的直接推动,大批王室及其服务人员、军队、百官、百姓、外地富贾来到淮河流域一带,人口压力骤增,对食盐的需求量加大,需求就是推动,淮盐产业由此获得了快速崛起的良机。



    这天,天空终于放晴,虽然温度比较低,但工人们都想趁着这晴好天气,加紧作业,收获这一年来的劳动果实。他们采用机械带卤扒盐的方法进行扒盐作业。扒盐,不仅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一个力气活。出盐池里,牵引车马达轰鸣,几名扒盐工各负其责,推盐的、清边的、操控机器的,各道工序井然有序。扒盐工们手持盐耙子在牵引绳的带动下,将雪白的海盐推起、集中,再由吸盐泵吸到传输带上,传送到岸边堆成盐坨。并将原盐集中堆放存储。



在盐场,黝黑的脸庞和布满老茧的双手是每一位盐工的标志,每位扒盐工的手上都有被盐耙子磨出的厚厚老茧,坚硬粗糙。雪白的原盐通过传送带上岸成坨,一颗颗是汗水的结晶。目前,工人们已扒出原盐50余万吨,盐田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景象。



淮盐滋养一代又一代人,它辉煌的盐文化历史经过岁月的浸泡和时光的擦洗,至今仍然在人们情感深处滋长、复活、鲜亮如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