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浦南镇“新型农民”领跑乡村振兴
在连云港市海州区浦南镇,涌现出近万名“三型”农民,即技术型、老板型、两栖型农民。有的亦工亦农,有的当老板办企业,有的发起了科技财,还有的田间地头忙“授课”。新型农民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焕发创业激情,彰显创业活力。他们纷纷争当“领跑者”,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技术型”农民,带动群众致富
浦南镇大力发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全镇19个村(社)建立了远程教育接收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点站。浦南镇把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与农村基层党建、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等工作结合起来,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激发他们学先进、争先进的热情。
新建村党总支书记卢旭介绍说:“我通过收看远程教育节目和实用技术培训,掌握了泥鳅自繁自养技术,成立旭磊泥鳅养殖繁育有限公司,具有泥鳅自营出口权,拥有100亩繁育基地、500亩养殖水面、年3000吨收购量在内的产业链,带动2000户养殖泥鳅3万亩,户均收入10万元。”
浦南镇采取“政府买单、免费培训”的方式,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让广大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成为致富的多面手。浦南镇人大代表、江浦村农民周芳,通过技术培训,掌握蔬菜、花卉种植技术,在家门口建起9栋大棚,种植西红柿、葡萄、甜瓜、丝瓜、黄瓜、蓬莱松、百合等,年纯收入30万元,带动周边1000多名妇女致富。
同时建起了“农家书屋”19处,购进了大量科普书籍,每天都向农民免费开放。目前,全镇共有5000名农民掌握了两门以上的实用致富技术。
“老板型”农民,激发创业活力
新湾村天地缘家庭农场主吕恒富介绍说:“天地缘家庭农场引进种植22个早、中、晚熟葡萄品种,错峰上市,填补空缺,吸引游客采摘品尝,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新湾村退役军人、共产党员吕恒富退伍后及时转换角色,坚持自主创业,先后建起酒厂、家庭农场,当起了老板。他天天忙忙碌碌,生意也是红红火火。依据目前的行情,他的酒厂正进行资产整合,组建浦南酒业有限公司,提升知名度。他的家庭农场种植葡萄、雪梨、苹果等300多亩,利用酒厂生产的酒糟发展林果树下养殖5000只土鸡,为30名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帮助60多名村民脱贫致富。
为培养“老板型”农民,浦南镇不断提高农民的创业本领,保证其“敢创业”。采取财政扶持、典型示范、教育引导等方式,鼓励农民创业。另一方面,改善农民的创业环境,保证其“能创业”。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对创业农民进行小额资金扶持和贷款担保,激发创业活力。目前,该镇“老板型”农民达1000人。
“两栖型”农民,挣钱不误种田
江浦村农民高艳除了种好10亩多田地外,还在农业园区集瑞园科技有限公司上班。“农忙时种地,农闲时打工,两不误。”高艳高兴地说。
近年来,浦南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私营经济,鼓励能人兴办企业,为农民搭建起了致富平台。为广开增收门路,浦南镇鼓励农民利用农闲时间搞创收。许多农民掌握好了农忙、农闲的时间差,致富的路子更广了。如今,忙时种田、闲时挣钱的“两栖型”农民有近4000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