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三铺村:乒乓菊开出致富好“钱”景

2020-12-13 14:35:47

初冬时节,寒气逼人,东海县双店镇三铺村花卉基地里的一栋栋温室大棚热闹非凡,五颜六色的乒乓菊朵朵争艳、花香阵阵扑鼻,收获分拣的花农忙得不亦乐乎,观赏的游客、买花的客商纷至沓来。



“我家种植的乒乓菊因其花型乖巧、颜色艳丽、花朵保鲜时间长而备受大众的喜爱。圆溜溜的乒乓菊象征着‘团圆美满’,用乒乓菊搭配上玫瑰花,代表爱情圆满长久的意思,赢得市场好‘彩头’,每扎10枝18块钱供不应求。”正在采花的种植示范户梁成雨喜滋滋地说。


图片


“呵呵,真是观念一变天地宽,足不出村把钱赚。这要好好感谢党和政府的扶持政策,为咱农民送来了致富的聚宝盆和大元宝!”妻子李丹在一旁自豪地插话说。


图片


梁成雨、李丹夫妻二人原是一对“纯粮户”。他们所在的三铺村是“十三五”省定经济薄弱村。一直以来,拥有5782人口、9113亩耕地面积的三铺村种植“清一色”的小麦、花生等农作物,传统种粮模式靠天吃饭,刨去肥料和种子钱,一年落不下几个钱,村民主要家庭经济收入依靠外出打工。



穷则思变。2017年10月,三铺村“活力四射”的党总支一班人带领干群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精心“雕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篇“鲜活文章”,通过宣传发动、算账对比、外出参观学习等有效形式转变村民传统的种粮思维,成功连片流转土地2000余亩,建成高标准温室大棚528栋,打造极具影响力的“党员示范基地”。并着力当好村民的特色种植的“参谋”,把好“关口”,通过认真的市场调研、“号脉问珍”,引种成本低、易管理、见效快的乒乓菊、白菊和彩菊等“多彩”花卉种植品种,形成生活型、生态型、文化型、休闲观光型的多元化美丽产业链,激情点燃村民发展高效特色农业的“燎原之火”。


图片


面对面、手把手,创新有效形式,为特色花卉、“多彩”产业发展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三铺村党总支重点推出了“支部+合作社+农户”、“支部+龙头企业+农户”、“支部+电商+农户”产业发展模式,通过聘请农业专家传授种植管理技术,开展科技入户,传经送宝,打造特色品牌;通过专业生产合作社“五统一”、抱团经营;通过农业种业有限公司提供优种苗,确保放心种植;通过开设鲜切花网红“直播间”和“花直达”云店智慧网络销售公益平台,采用B2B2C模式,进行网上“叫卖”,拥有了一批固定的商客和“订单”,特色花卉畅销大江南北。


图片

 

梁成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经营一个温室大棚,一年种两茬,‘乒乓菊+彩菊’或者‘彩菊+丝瓜’改良土壤结构,这样一年两季、两熟循环种植。一个棚子一茬近6万株种苗投入不过1万元左右,经过4个月的技术管理,一茬毛收入在5万元左右,再加上下一茬彩菊的收成,满打满算可以进帐8万元左右,实现了一亩花棚顶上50亩粮田的‘美丽神话’。我家4个大棚的菊花棚棚‘出彩’,一年几十万元的收成让俺想都不敢想,粮农变花农,从‘土里刨食’到‘土里掘金’,就是一步之遥啊!”


如今,46岁的梁成雨已成长为村里响当当的“新农人”,成为大伙追逐的致富“明星”。


图片


政策扶贫对了头,村民致富有奔头。可喜可贺的是,如今三铺村依靠“多彩”产业不仅让村里的152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全部实现脱贫,还一举摘掉贫困村帽子。



随着花卉产业的发展,村里通过向上争取扶贫资金配套建起了电商物流中心、育苗中心、冷链物流基地,让更多的村民和低收入人群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目前,全村从事电商人员400余人,涌现“植觉花卉”、“连云港穗泽农业”等电商67家,微商167家,今年实现电商交易额2亿元。产业开路先锋、带领村民过上“花样”生活的大学生村官、村党总支书记郝大宝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并应邀赶赴北京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大型颁奖文艺晚会现场录制。




“客到花开情意浓,乡村菊香盼君来。下一步,我们将以‘新农人’、党员种植户为示范引领,打造菊花特色乡村旅游产业,让昔日‘贫困村’变身网红‘打卡地’。发展集赏花、采摘、观景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走出‘特色小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链条之路,助推乡村振兴。”三铺村党总支书记郝大宝说。


通讯员:高振  宋彦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