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文明实践,赋能“城市向往农村”新声音
眼下,漫步连云港市灌云县潮河村,红瓦白墙的民居有序排列,古色古香的乡村景观尽显“东海福地”水乡风韵,别具一格的田园民宿迎来各地游客……漫步在散落灌云各地的美丽乡村,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幅风景画卷中。
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在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推进过程中,灌云县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新农村上动脑筋、想办法,既守住生态红线,又充分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贯穿“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主线,以乡愁文化、主导产业和和谐乡村三大根脉为依据,全力打造乡愁记忆、产业文化和宜居业态三大主题集聚区,发出了“文明实践,让城市向往农村”的有力声音。
金色乡村
文明环境塑造文明的人
拥有18个村(居)、5.6万人口的侍庄街道,素有灌云县南大门之称。过去的这里,长期尴尬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甚至还是一个贴着“垃圾集散地”等“脏乱差”黑名片的乡镇。
近年来,侍庄街道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文明志愿服务,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盘活用好各级各类资源,组织志愿者积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在凝聚民众精神、培育乡村文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与此同时,街道还着力推进“侍圩人家”“侍荷园”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注重对接历史文化风貌、园区产业项目、地方产业特色、公共设施配套等,深入开展淮海戏、工鼓锣、花船花挑和广场舞文化活动,真正让群众愿意搬、高兴留、住得好。“环境能改造人,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像城里一样,很多不文明的现象也就逐渐消失了。”侍圩村村民侍大爷开心地说,每到农闲时,自己会和村里的老人一起在村里公园散散步,“闻闻谷香、听听鸟鸣,也是一种享受,还把城里的亲友羡慕得不得了。”
遍布各镇(街)的文明实践志愿者
文明实践守护乡愁记忆
每一个去过灌云县龙苴镇石门村的人,都会被这里优美的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石马吼广场、石门村史馆、劳模集结园、石门生态农庄、文化大舞台……“她”的美丽与精致如画卷般深深印在每一个到访者的脑海里。
一个老村庄如何被赋予新内涵?石门村党总支书记王必进认为,需要精心来打扮。“近年来,我们乘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深耕村史村情文化经济传统,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了以‘一场一馆一园一庄一舞台’为主的综合性活动阵地。在村史馆里,我们收集了村民使用的、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农作工具、生活用品,并将用音视频方式对一些生产、生活场景进行还原。”“开馆以来,村民来馆参观率达85%,不少已在外地生活的村民携老带小专程返村参观时,感慨这是寻根之旅,面貌在变,乡愁永恒。”
在乡村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中,灌云县严格按照“环境美、阵地美、文化美、历史美”“四美”标准扎实推进。在东王集镇韩圩村文明实践所,秋日的蓝天白云下,熟透弯腰的金黄色稻谷昭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景,该村2007年创立的“一碑四谱”教育基地,受教育对象已达10万余人次,其中不乏韩圩村旅居外地的村民。截至目前,该村已有38名党员、312位村民入谱,“一碑四谱”里孕育的精神食粮带动韩圩村呈现党风正、村风顺、民风好的良好局面。截至2019年底,韩圩村涌现“灌云好人”“港城叶欣仁”“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各级各类模范人物近百名。
乡愁文化体验让孩子们乐开了花
让文明实践赋能乡村发展
穿行在山西村、朱韩村、陆庄村、侍圩村、韩圩村、合兴村、仲集新型农村社区……涉及全县乡村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人居环境整治、精准扶贫、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建设、紫金群文广场演出、乡镇影院建设、抗疫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净网行动等10多项阶段性文明实践重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着,“志愿红”在让乡村颜值不断“刷新”的同时,更让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为了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侍庄街道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活动。为了推动“厕所革命”,志愿者们把相关要求发放到各村(居),并搜集典型个人、家庭、村庄先进事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小花船、淮海锣鼓、淮海戏等曲艺表演形式,逐村巡演宣讲,举行了26场“卫生改厕好处多、共建生态新农村”主题微讲座。街道还建起激励机制,开展“卫生户”评比活动,经过村(居)初审公示、街道创卫办验收评定等环节,大张旗鼓地为215户家庭授牌发奖。同时,建立环境整治红黑榜公示制度,加大对“脏乱差”现象和违法占地、乱堆乱排乱放等不良行为的曝光力度,教育引导群众增强卫生意识。
在同兴镇伊芦村,山上的枫园一片红火,映衬着山周的黛瓦白墙,信天游客栈的民宿、古色古香的伊尹街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文化韵味。村里已建成的采摘体验园正成为现代美丽乡村的新景观,每年阳山水蜜桃、“阳光玫瑰”葡萄成熟季节,都吸引着来自市区、县城的市民来此尝鲜。配套建设的休闲场所更方便了游客和在此休闲的村民。赏美景、品美食、看民俗,在这里游客和村民们能得到全身心的满足。
文明实践助推特色发展
一个特色理念,能改变一座乡村;而一座乡村的蝶变,必将改变一方百姓的生活。“让群众生活更美好,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正是灌云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终极理念。正如灌云县委书记苏锋要求的那样,“要结合实际,依据现有良好基础和群众生产生活特点,聚力打造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开展本土化、菜单式、多元化的文明实践活动,努力使全县文明实践活动更具特色更富活力更有成效,为建设‘强富美高’幸福新灌云注入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明力量。”
(作者:夏兴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