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走基层】心怀热望 “ 攒”着时间团圆——坚守一线的“打工人”

2021-02-12 09:49:00



新春佳节,正是合家欢聚的温情时刻,但是对于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的产业工人来说,这些天,他们都是在繁忙中度过。

上午,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施工现场各个工种在交叉作业,忙碌而有序。90后吊车司机刘兵,像往常一样,在炼油化工系统管廊项目工地将组装好的钢结构吊装到管廊顶端。他说,吊车这份工作,虽然不需要奔波,但坐在吊车驾驶室里一天,也十分枯燥。每天只有上厕所、吃饭的时候可以下车。尤其是春节这几天,一天一坐就是10多个小时。中午11:30,饭菜送到工地,工人们放下手中的活儿,享受这短暂的午饭时间。也只有在这个时间,记者才能上前和刘兵聊两句。



记者看到,刘兵随身带着一个水壶,这是他一天的量。每吊装完一件后,才能喝上一口。而一件钢结构有时都要吊3、4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仅任务重,责任也很大。抓取、起重、吊装,每一个动作都必须流畅、准确无误地将每一根钢结构吊装到位,从位置的判断到抓取放下的力度,全部由肉眼和经验来判断。刘兵告诉记者,为了保障“6.30”首批首套装置开工,炼油系统管廊和化工管廊要在3月30日之前,首批首套钢结构管廊实现贯通。为了追赶工期,现在,仅炼油化工系统管廊项目的吊车就有50多台,每天要完成500吨的钢结构吊装作业。

刘兵老家在河南商丘,虽然生于1997年,但已是3岁孩子的爸爸。刘兵说,来这里干活之前,已经准备好今年春节不回家的准备了。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号召,留守在工地,多干些活儿,多挣点钱,等到中交再回家和家人团圆。

像刘兵这样节日坚守一线的人还有很多。春节期间,为减少人员的流动和聚集,并为节后复工复产提前做好准备,连云港推出就地过年的若干措施,鼓励外地员工就地过一个温暖、安全、健康的春节。



徐圩新区石化基地综合服务区是新区建设工人的集中生活区。生活区里年味浓,年货集市、猜灯谜,刚吃完午饭的工人们三五成群地逛逛集市,提前感受一下过年的氛围。

综合服务区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这里有1855名工人入住,经过摸底排查,60%以上的施工人员春节不回家。为了让大家过个好年,他们响应新区倡议,纷纷推出各种“暖心”举措。

除了给工友们组织活动、减免房租,春节期间,徐圩新区人民医院及石化基地各医疗点还提供免门诊挂号费、门诊诊疗费、专家门诊费等“十项全免”服务。石化基地医疗点开展中医保健服务,免费进行针灸、艾灸等中医健康保健服务;所有需要会诊、转诊的人员,由医院全程无偿代办服务;享受成本价体检服务。



食宿上也是诚意满满,晕素搭配,量足味美,极力提高节日期间伙食标准;石化基地内短驳公交车春节期间免费运营,保障留在本地过节人员出行需求;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等相关部门和单位节日期间应急值守,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生活需求。在倡导企业、外地员工就地过年的同时,新区各大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并通过各种贴心服务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确保企业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双胜利。(融媒体记者:魏鑫李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