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跨越两座城 为流动党员送真情、解难题
党的十九大代表邵中国成立的灌南县驻杭州市流动党委,用21年时间,筑牢了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长期受教育、两地显作用”的红色堡垒。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连云港市跨越两座城,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送学方式,为流动党员解决他们“急、难、愁、困”的问题,将家乡的温暖真正送到他们心坎上。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灌南县驻杭州市流动党委成立21周年。它下辖8个党支部,党员数量从最初的16名发展到目前的158名,遍布杭州市5个主城区。这158名党员虽然成为了杭州新市民,但在服务他乡的同时,心里一直惦念着家乡,始终寻找反哺家乡的机会。
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启动,市委专门成立了流动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并专程赴杭举办送学活动,为流动党员办实事。
第二代流动党员支世军在杭州经营一家食品加工厂,在杭州闯荡的10多年间,支世军凭借着灵活的头脑、扎实的技能,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构建了独特的企业文化。这两年他频繁往返于灌南和杭州,他想把这几年积攒的创业经验,带回家乡,做大做强灌南老家的食用菌产业。
灌南是全国著名的食用菌之乡,一产基础较为雄厚,但二三产发展相对缓慢,农民收支受制于市场。支世军这几年尝试杏鲍菇深加工,将灌南的杏鲍菇拉到杭州加工,难免在物流运输上造成了一定的浪费,拉过来的东西很多是废品。“最佳的方案是在家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有自己的场地,在那里加工成品再卖。”
对于流动党员支世军提出的“回乡办厂”诉求,灌南县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将其详细记录下来,第二天便带回了灌南。灌南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相关人员立即查规划、跑现场,在地头通过视频连线,给了支世军一个答复。“省里现在有个规定可以从一二三融合的渠道报建设用地指标,所以像你这样农产品加工产业是非常好的,同时也是我们园区所需要引进和发展的一个产业,以后你回来可以和我联系,这边没有问题。”听到灌南现代农业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王林的回复,支世军对回乡办厂更有信心了。
记者了解到,作为劳动力输出大县的灌南县,常年在外创业就业人员达20多万。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连云港市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放在重要位置,帮助解决流动党支部在阵地建设资金问题、医疗异地报销、居外就医等老大难问题。同时,推行流出地与流入地“共建共管”联动机制,总结摸索出“定人联系、定岗培养、定期互动”工作法,通过成立“法律顾问团”、建立维权服务中心,有效破解了新形势下管理难、服务难问题,通过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加强党组织生活阵地建设,进一步增强党支部战斗力。
融媒体记者:李蕾 魏鑫
通讯员:李敏 灌南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