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群众办实事】把“办实事”融入日常 看扬州广陵老街的万“巷”更新

2021-06-28 17:18:41

家里吸顶灯坏了,要找工具维修,巷口有“共享工具吧”;老物件占地,却又舍不得扔,街头有“时光小屋”;青年人想创业,却租不起店铺,文创市集有共享摊位……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道用共享思维破解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群众由衷感叹,“东关街道笑脸多,居民幸福指数高。”

热闹的“嗨!皮市集”。 资料图片

“共享工具吧”,让“共享+”解燃眉之急

前几天,皮市街社区在皮市街巷口设置了一个“共享工具吧”,大到折叠梯子、冲洗水枪,小到扳手、螺丝刀,居民随用随取,用后即还。这是东关街道今年以来设置的第33个“共享工具吧”。

缝纫机、折叠梯、充气泵……这些居民家里的工具,平时很少用,但弃之可惜。东关街道就想到设置“共享工具吧”,让居民把闲置工具拿出来,供大家共同使用。

彩衣街是盐商文化游的打卡地。彩衣苑小区门前有9家商铺,从事餐饮、旅馆、足疗等经营,生意火爆。过去,商铺门前光鲜,后墙脚时常污水漫溢,居民意见很大。6月中旬,彩衣街社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彩衣苑小区公共空间极其有限,如何兼顾健身设施、绿化空间与停车位置?改造之初,彩衣街社区党支部充分吸收群众智慧,引入“共享停车位”理念。

“现在共享经济很是流行,我们就想借鉴这一理念,更好地服务居民。”东关街道党工委书记程锐介绍,越来越多的“共享+”便民措施,正在不断融入街道。

“时光小屋”,让空巢老人蜗居不“窝心”

个园社区前安家巷13号,住着88岁高龄的马老汉。老人习惯捡破烂,60多平方米的小屋,被塞得满满的。入夏以来,街道组织“走进空巢老人家,安全隐患大排查”活动,社区党员志愿者帮马老汉清理掉囤积30多年的垃圾,并申请公房维修。如今,家里焕然一新。

还有不少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他们惜物恋旧,不舍得把老旧物件扔掉。街道想到,可以找一个闲置空间,把这些老旧物件收藏起来,既满足了老年人恋旧的心理,又让年轻人可以感受时代的变迁。于是,张奶奶舍不得扔的大床,李大爷家搁不下的沙发,还有许多老党员珍藏多年的收录机、BB机、大哥大等,被拿来打造了一间“时光小屋”。

“网红街”,让“小创意”变“大生意”

6月12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聚焦皮市街上的“端午非遗秀”,点赞非遗文化融入古街古巷、融入百姓生活,赞叹这是“扬州非遗一条街”。

当初,这条老街上仅有12家店铺,如今聚集了各类商户60余家,一批非遗工坊和文创商户成了网红打卡店。这得益于政府投入1.2亿元对皮市街更新修复。今年“五一”假期开始,东关街道联合区文旅、城管等部门,打造“嗨!皮市集”,推出25个共享文创摊位。青年创客李同法赶集两天,销售超过1万元,“小创意”做成了“大生意”。文创市集照片还登上了《人民日报》。

“一心为民办实事,居民自然笑脸多。”程锐介绍,今年以来,东关街道以党史学习教育“十名工程”为载体,通过“名人故居红色基地拓展工程”“党史宣讲百姓名嘴培树工程”“名街名巷名店打卡代言工程”“古巷民居百姓庭院创建工程”等,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做在平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