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为群众办实事】江苏连云港:内外兼修“绣”好基层治理“花”

2021-08-02 09:13:18

近年来,江苏连云港海州区洪门街道以党建为统领,破难题、打基础、惠民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带头作用,在乡村治理中掀起缕缕新风。

“夯基垒台”吹响振兴号角

“我现在经常去新建的党员政治生活馆参加学习,还帮助村干部一起投入到乡村治理中,事情虽然很繁琐,但是一想到能让村庄建设得更好,我就有动力了。”洪门街道洪门村老党员赵斌说。

小小党员政治生活馆,激活基层党组织聚合力。洪门街道打破“纸上谈兵”式教学模式,将党性教育与现场教学融为一体,打造农村党员政治生活馆。有了学习阵地,洪门村的党员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从 “三会一课”、革命题材的故事会、固定学习日、到观看红色电影、红色沙龙……形式丰富多样,党员凝聚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农村党员是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党员许安丽以前从不管村里的事,现在成了“管得宽”。一次看到有人在河里倒垃圾,他当即上前阻止:“这个破坏生态环境,不能倒。” 他说:“党员要起先锋带头作用,要让群众看得出我们是党员,遇到邻里纠纷、破坏环境行为要敢于站出来,先进性要体现在日常。”

基层阵地有保障

基层阵地有保障

“创新提效”释放发展活力

“之前老百姓主要依靠种植传统的稻麦及蔬菜获得经济来源,日子过得紧巴巴。” 洪门村党委书记刘同顺说,“现在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干,留守儿童也少了”。

洪门街道围绕“村企发展互补、产业关联融合”的思路,因地制宜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组织洪门村与4家企业结对共建,进行创业就业扶贫帮扶。通过流转土地200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展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新型种苗培育基地、绿优藕虾套养项目。利用毗邻农产品市场区位优势,推动建立了“互联网+农产品”供销新模式全面铺开,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收益;引导港团电子商务投入100余万元,建设网络APP,实现年销售额千万元平台……让失地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就业增收,增加农民收入。

产业发展活力足

产业发展活力足

“文明基因”夯实道德风尚

农闲时的村民不进棋牌室,却涌进村里的农家书屋。“到农家书屋去,既能学到新知识,还能陶冶情操。现在打牌的少了,吵架的没了,大家更和谐了,民心更凝聚了。”新庄村张庄组的郭和稳就是这里的常客。

洪门街道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统战之家、农家书屋等资源,开展唱歌比赛、才艺比拼等形式多、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组织各界人士开展座谈、沙龙、走访等活动,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在扶贫济困活动中,充分发挥智力人才优势;发挥乡贤文化传承基地的作用,弘扬乡贤文化,培育乡风文明,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精神文化更丰富

精神文化更丰富

“内外兼修”绘就乡村画卷

“以前村里真是脏乱差,让人头疼,你看现在,清澈的河水里波光粼粼,两三只鸭子在水里悠闲地游来游去,那边还有桃花朵朵绽放,真舒心啊。”住了多年的村庄,在新庄村村民张兴国眼中,这两年村庄环境发生了巨变。

洪门街道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倾力开展全域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投入300余万元进行黑臭水体整治、垃圾清理、路面硬化、村庄亮化、旱厕改革等工作,大幅提升乡村面貌,切实改善农民群众居住环境,增强农户生活幸福感、归属感;践行“绿树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倡导文明健康建设,在两村评选出10户市级“庭院美化”示范户,打造新庄村健康文化广场,形成“一墙一风景”的独特韵味。

乡村面貌更亮眼

乡村面貌更亮眼

基层党组织有活力、乡村党群关系和谐、家风纯正、民风淳朴、乡村优美……如今,洪门街道正朝着“善治乡村”的美好目标阔步前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