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线党旗红!连云港公安筑牢防控堡垒

2021-08-06 10:21:09

在连云港市区苍梧高速收费站出口,一面印有“党员突击队”字样的旗帜在迎风飘扬,执勤交警耐心地查验每一辆车辆,一丝不苟、滴水不漏。这里是外地车辆进入连云港市区的主要通道之一,是防控疫情输入的重点部位。

“请出示一下您的健康码、行程码,谢谢!”简单的一句话,交警支队高速公路三大队教导员李雪涛每天要说上千遍。黝黑的皮肤、沙哑的喉咙,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警服,在烈日下一次一次重复着查验动作。

东海县南古寨公安检查站处于苏鲁皖交界处,是省际治安卡口,每天通过车辆约3000辆次,查验任务繁重,坚守在这里的交警深知责任重大,日常查控工作开展得严密谨慎,丝毫不敢因为高温炎热而有半点松懈倦怠。 

一天工作下来,民警身上的警服干干湿湿好几个来回,有的甚至都泛起一层白花花的盐碱,接近50度的高温沥青路面,让民警隔着鞋底都能感受到地面的温度。

 

扎紧入连通道,严防疫情输入。连云港公安快速响应,成立了数十支党员突击队、青年民警先锋队,全体党员民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实筑牢一线查控战斗堡垒。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像苍梧收费口、南古寨检查站这样的疫情查验点,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共设置了43处,点位警力联合卫健、交通、城管等部门,四班三运转,24小时在岗执勤,每班次不少于4名警力,认真细致做好进出车辆和人员查验工作。截止目前,共查验车辆4.6万辆次,人员7.3万人次。

“疫情防控别大意,少出门、少相聚,非必要,不离连。”连日来,灌云县公安局伊山派出所社区民警颜廷锁每天拿着小喇叭,带领网格员,扎在社区里走街串巷10多个小时,开展入户走访宣传,核查中高风险地返灌人员,抽查辖区居民苏康码、核酸检测、行程轨迹等工作。

派出所里的同事打开手机微信运动小程序说:“他每天的微信运动步数都在20000步往上,是我们微信运动圈里面的长胜‘冠军’。”从7月20至今,颜廷锁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排查涉疫人员74名,协助居家隔离13人。

“五包一”组合 编织社区防控平安网

疫情防控工作中,连云港公安积极发挥“警格+网格”双网融合治理机制优势,日均投入警力2000余人次,秒进战斗状态,按照人员清、轨迹清、体温清、接触清、活动清等“五个清楚”标准,对来往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车辆进行全面核查登记。

“社区民警+医护人员+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这样的“五包一”组合是标准配置,一个体温计、一张信息采集表、一份防疫宣传单、一串耐心细致的提醒唠叨,是这个团队到每家每户的标配“伴手礼”。

截至目前,连云港市公安机关累计核查相关数据25万余条,累计检查公共场所、住户1.8万余家,制作发布各类防疫宣传资料30000余份,核查宣传两手抓,实打实地做好社区防疫,筑牢群防群治阻击线,编织社区防控平安网。

筑牢阻断境外输入病例前沿保垒

在做好连云港本地疫情防控的同时,还有一群人战斗在抗疫的最前沿。连云港公安自去年8月以来,一直坚守在昆山的“境外来连人员转运专班”,目前已经安全转移了3035名入境返连人员,并且始终保持着涉外转运“零传染、零风险、零事故”记录。他们的职责是每天穿上防护服随车转运入境来连人员。可以说是与风险人员接触时间最长,接触空间最封闭,接触距离最近的一线抗疫工作者。

“我来昆山的当天,便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使命在肩,战‘疫’有我,我将在抗疫前线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他叫高前程,今年27岁,是海州公安分局浦东派出所的一名新警。作为第12批连云港市涉外疫情防控昆山专班一员,因南京突然爆发疫情,他和战友们的转运工作已超期多日。

每次出任务都是一场战斗,时时面对防“疫”和夏日高温的双重挑战,从上车到下车,身穿厚厚防护服的他们,少则8个小时,最长要12个小时。为了减少上厕所次数,队员们只能少喝水,有时甚至不喝水。

“每当结束一天的任务脱下防护服,队员们都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但想到能安全的完成转运任务,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圆满完成第12批昆山至连云港的转运任务后,民警们这样说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