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连云港:党员乡贤“凤还巢”激活兴村新动能

2021-09-16 10:37:00

今年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坚持先行先试、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党员乡贤在助力产业发展、参与社会治理、引领乡风文明、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吸引更多“领头雁”“还巢凤”反哺桑梓、泽被故里,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蔚然成风,努力为全市党员乡贤试点工作探路子、挑担子。

内招外引同频共振,让党员乡贤心潮澎湃动起来

发布“招贤令”诚邀英才。以户籍、原籍为基础,把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热情参与家乡建设人员作为重点对象,线上利用新媒体平台,全面发声、深入宣传,在“两微一端”发布党员乡贤评选公告,吸引100余名在外能人关注报名。线下累计发放一封信、明白纸3000余份,利用村庄大喇叭、宣传车等形式,进一步扩大知晓率、覆盖面,初期报名人数达百余人。建立“聚贤库”汇聚人才。全面整合在外青年、本土能人、技术人才等各类信息资源,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员乡贤数据库。根据行业、专业特长,分类统计、分批建档,划分为“优秀干部”“企业家”“专业技术”“致富带富”4个类别。目前,全区已建立离退休干部、在外企业家(致富能人)、各类技术人才等乡贤库8个,共3600人。绘制“寻贤图”选准贤才。立足选准选好威望高、口碑好、群众公认的党员贤达人士,制定“两推荐三审核”程序步骤,通过群众推荐、组织推荐等方式产生党员乡贤候选人,经村民代表、村干部、镇包村干部组成评选小组进行评审,由工商、税务、公安、纪检等部门联审,镇党委会复审“三道关卡”,确定党员乡贤人选。

礼遇礼敬同步共荣,让党员乡贤心无旁骛留下来

政策保障“留乡贤”。立足真心实意支持、真情实感留人。投资160万元,在试点镇建设400平方米、10个房间党员乡贤公寓,安装空调等家电,添置床、被褥、洗漱用品等生活用品,解决回归党员乡贤住房难问题。实施“助贤抚老”工程,建立关爱党员乡贤亲属基金,以情感人、以情留人,解决乡贤亲人“照顾难”问题。提供礼遇党员乡贤“十个一”大礼包,包括一本《赣榆乡贤录》、一张免费乘坐的公交年卡、一张连云港市旅游年卡、一张镇领导班子成员结对服务联系卡等,体现组织“温度”、释放关爱“热度”,切实解决党员乡贤“融入难”问题。荣誉激励“感乡贤”。举办“党员乡贤助力富民兴村”试点启动仪式,对首期评选出的11名党员乡贤颁发聘书,授予光荣荣誉,凝聚基层正能量。利用党员乡贤公园照片墙、迎风旗等形式对11名党员乡贤事迹宣扬推介。年底开展优秀党员乡贤评选,对姚明常、马济明等6名作出积极贡献的党员乡贤给予表彰奖励,激发他们奉献家乡、反哺乡里热情。崇学向善“敬乡贤”。依托道德讲堂、乡村大舞台等载体平台,以身边人学身边事,推动党员乡贤精神与家风家训有机结合。开办党员乡贤大讲堂,举办2期“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让崇德向善与文明新风深度融合。


搭台铺路同向共行,让党员乡贤心齐劲足干起来

发挥“智囊团”作用,争当富民兴村“助攻手”。开展“党员乡贤带老乡、共同致富奔小康”专项行动,给予技术培训、项目申报、土地使用和金融信贷等方面支持,对重大回归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由镇领导“一对一”包办,引导在外党员乡贤把家乡纳入事业拓展的重点版图,把总部和项目落在家乡,把优秀的人才引回家乡,把资金和技术投向家乡。目前企业家党员乡贤徐亮引进江苏索亚集团落户班庄,优秀干部党员乡贤马济亮引进蓝莓基地落户古城村。在党员乡贤的牵引下,索亚装饰、常虹建设等一批好项目接连落户,既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也助推村集体收入增长。发挥“黏合剂”作用,善当和谐善治“协调员”。试点镇96名古道热肠、品行端正的党员乡贤组建“和事团”,将乡贤调解与民情联络、文明教化、村务监督等方面有机衔接,开创矛盾调解、信息咨询、致富求助等群众办事“不出村”的新模式,发挥其补位与辅助功能,让村干部腾出了更多精力抓改革、抓发展。配套党员乡贤服务站,推行集中坐班,通过有事调和、无事聊天的形式,广泛收集民情、民意、民愿,用老百姓的“法儿”,平老百姓的“事儿”,有效化解各类邻里纠纷和信访积案132件。发挥“助推器”作用,勇当文明乡村“引路人”。将党员乡贤与好家庭、好家风建设相结合,累计开展3次“举乡贤、颂乡贤、学乡贤”活动,评比6次“党员模范家庭”,引导见贤思齐,人人向善。挖掘、整理、编写弘扬传统美德、体现时代主题的党员乡贤先进事迹,绘制“党员乡贤事迹榜”,广泛传播乡贤事迹,用身边人、身边事推动文明乡村建设。



(钱入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