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柴米河畔蟹黄香 金秋九月收获忙
“今年我们村2000多亩水面的大闸蟹全部喜获丰收,中秋节期间,我们的螃蟹订单量暴增,今年预计总产值将突破3000万元,纯利润超1200万元。”站在蟹塘中间的田埂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孟兴庄镇白皂村党总支书记胡晨曦开心地说,“我们的大闸蟹全部用柴米河的优质水源来养殖,今年温度适宜,螃蟹长得特别好,不仅个头大,而且特别肥美。”
胡晨曦(右)和家人一起展示半斤重的母蟹
灌南县白皂村紧靠历史悠久的柴米河,柴米河水清澈甘甜,是灌南县的优质水源地之一。
2015年,掌握了螃蟹养殖技术的黄启道夫妻俩看中了这个地方,将村里的一处占地几十亩的废池塘进行改造后,开始螃蟹养殖,当年就喜获丰收。
今年48岁的周磊,也是白皂村最早从事螃蟹养殖的人。从2009年开始,他就在灌南县新安镇承包了水面养殖大闸蟹,看到黄启道在家乡养殖螃蟹获得了成功,他当即找到了村党总支书记胡晨曦,提出了自己想回村养殖大闸蟹的想法,并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人来从事大闸蟹的养殖。
说干就干,在胡晨曦的号召下,2018年秋天,白皂村几个大户流转了900多亩水面,大家开始一起养殖大闸蟹。
“2019年,大家都没敢太多的投入,因为是生塘口,全部采用低密度普通养殖的方法,没想到效果还不错。”胡晨曦介绍,在周磊和黄启道的帮助下,当年,大家的螃蟹就获得了丰收,虽然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是年底一算账,每家都或多或少赚到了钱,大家一边开始忙着扩大养殖规模,一边认真钻研养殖技术。
2020年,随着合作社规模的增加,大家开始发展高密度精养,从引水、种草、增氧设备等多方面增加投入。由于技术越来越好,这里的大闸蟹,不仅个头越来越大,质量也越来越好,销往市场后,得到了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一批批大闸蟹根据订单按规格分类摆放
“我们的蟹苗籽都是自己到全国各地去筛选的,然后送到海边养殖场进行配种,最后将蟹籽带回来放回自己的苗塘里进行孵化,第二年长到一定程度后,我们再对苗蟹进行筛选,挑最优质的蟹苗进行投放。”谈起养殖螃蟹的经验,胡晨曦滔滔不绝,“我们从每年春天二三月份开始放苗,刚放下去的蟹苗只有不到一元钱硬币那么大,在后面六七个月的时间里,一共要经过5次脱壳,脱壳期间,特别要防止鸟雀,同时要增加水源的维生素和蛋白质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配比,因为螃蟹对于食品的质量要求非常高,所以我们全部采用食用级别的营养剂。”
蟹农正在给螃蟹分类
2021年,白皂村的大闸蟹养殖水面已经达到了2000多亩,由于今年温度适宜,技术成熟,大闸蟹的平均规格较去年又有了新的进步。“大闸蟹的规格不仅直接影响到亩产,更影响到最后的销售价格,每高出一个规格,价格都要贵上十几元。”村里的养植大户韩耀大目前有300多亩养殖水面,看着满塘正在起捕的大闸蟹,心里乐开了花,“今年的母蟹基本上都在3两左右,估计每亩水面的产量在330斤左右,目前价格在70到100元左右。今年纯收入200多万肯定没问题!”
养殖大闸蟹不仅让村里的大户们赚得盆满钵满,也让村里的留守劳动力在家门口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今年60多岁的王安花从2019年就开始在村里的螃蟹养殖基地打工,每个月工资收入就有3500多元。村里有100多名像她这样的留守劳动力在大闸蟹养殖基地务工,螃蟹销售旺季的时候,每天都有300多个工人前来帮忙,每人每天都有80元的收入。
今年注册认证的柴米河大闸蟹品牌
为了提升村里大闸蟹的品牌效应,今年4月份,胡晨曦以家庭农场的名义为村里的大闸蟹申请了“柴米河”注册商标。第一次让村里的大闸蟹有了自己的“合法”身份。村里所有的养殖户统一使用这一商标,让“柴米河”品牌大闸蟹迅速叫响周边市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