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东海: “佳节倍思亲 乡音藉乡愁” 4000名务工者海外过中秋

2021-09-22 09:29:59

千里寄相思,人是故乡亲。中秋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团圆”乃是深刻的主题。但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榴街道却有4000名境外打工者,因天各一方,无法回家与亲人团聚。那么,他们远在他乡,又是如何度过传统佳节的呢?他们对中秋团圆之词又有何独到见解呢?中秋节期间,笔者带着这个话题,通过出国家庭提供的联系方式,连线采访了几个务工人员海外过中秋节的有趣故事。这几个境外打工者代表,只是全街道数千名国外打工者的缩影,从他们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所有海外打工者拼搏、奋斗的足迹,和那掩饰不住的乡愁。

不能与亲人团聚,俺也不感到遗憾

“我和工友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精彩的中秋佳节,我真的很开心。”在新加坡从事建筑工的石榴街道埝河村农民张小超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笔者:“今年中秋,他和10多名东海籍工友一起过节,最让他难忘的就是工友团圆饭,一边吃一边感受家的味道。”张小超说:“自从来新加坡打工后,这已经是他在这里度过的第4个中秋节。可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即便在国外生活得很好,也难以割舍对家乡的思念。”然而,从电话里听得出,对这一切无怨无悔,他坦诚地说:“自己作为中国建筑工人,在异国他乡不仅是为家庭多挣点钱,而是要多干点漂亮工程,为家乡父老争光,为中国打工者争光,每想到这些,就感到是一种最欣慰、最光荣的事情。即使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也不感到遗憾。”

身在海外,照样尝到中国节的味道

身在海外的打工者,是否能感受到中秋节的味道?为此,笔者联系了已去美国务工11年的麻汪村农民李守国,了解他在美国的过节情况。李守国告诉笔者,目前他在美国一家中方公司打工,今年是他在国外度过的第11个中秋节。李守国透露:“在公司上班的同事大都是中国人,大家都十分重视中秋节,但是美国不过中秋节,也就没有假期。因此庆祝中秋节要利用下班时间。当地时间中午下班后,工友们分头到超市采购月饼、晚会道具等,为庆祝中秋做准备。到了晚上,自办晚会正式开始。大家一边吃喝、一边跳舞、唱歌,在场的每个人都演一个节目,一玩就是三、四个小时,玩得可开心了。俺们把中国的中秋节气氛演绎得地地道道,就像在家里一样。”笔者问李守国在美国还习惯吗?他不假思索地说:“哎,美国再好,也比不上自己的国家好,中国这几年发展太厉害了。俺打算再干一年就回国,还是在家乡发展有奔头。”从这位淳朴农民的话语里,听出了他对祖国的期盼和对家乡的思念。

节日里的祝福,其实就是扯不断的“乡愁”

“每年过中秋节时,我都要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向家里的父母问好。而每次在电话里,父母总要询问我过节过得怎么样?挣钱是不是太累了?身体是不是又瘦了?”已在法国打工12年的埝河村农民王春元,在接受笔者电话采访时,述说着过中秋节的事儿。“我知道,这些细碎的问询里,是父母对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思念和牵挂。听着听着,心里很是酸楚,想家的情绪就控制不住,每到这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流出泪来。”王春元在电话那头有些动情地说。

王春元在法国打工12年之久,在海外连续过了12个中秋节,尽管挣了好多钱,是个物质上富有者,但在这12年时间里,他深深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孤独和思念。谈到乡愁,王春元有着独到的见解:“打工之路充满艰难和孤独。思乡之苦在节日更是明显。电话虽然能及时传递信息,可心里的情感对方却摸不着。回不去的万里之遥,电话虽能带去祝福,传递一部分情感。可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对家人和恋人的思念,只能深深地藏在心里。不过,只有忍受过精神上的孤独和思念之后,才更珍惜团聚和相处,才更理解家的意义,才更懂得乡愁的味道。”(作者:张童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