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江苏连云港:农家院里聚一聚,板登上面解难题
“镇政府推出的农家院‘板凳会’帮我们解决了许多烦心事,把村民‘怨声’变成‘笑声’和赞扬声!”这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镇许多村民的道出的心里话。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四队镇聚焦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作为镇村干部的“履职清单”,依托全镇28个村级党建室、人大代表联络站及农家大院等场所,探索设立农家院“板凳会”,每个板凳会辐射8到10个农户,承担收集社情民意、宣传农村政策法规、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等职能,让村民搭上民情直通车,把人干部履职的触角延伸到“最小单元”,真正实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板凳聊事”畅所欲言
没有会议室,没有主席台,大家拿着板凳坐在农家院里,大事小事一起议,如今,这种形式简单却能解决实际问题接地气的板凳会,正在“走”进各村(居)。放下板凳,话匣子便打开,这是“板凳聊事”的特点,“板凳聊事”的场所有固定的,如村党建室、人大代表联络站等;也有不固定的,比如农家大院、村民家中等。干部和村民围坐在一起,大家畅所欲言,谈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该镇中南村有一块800多亩的农田,由于原电灌站设施老化、年久失修,已经不能满足农田灌溉的需要,当地居民心急如焚。通过采用农家院“板凳会”的形式,镇村干部与村民围坐在一起,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经过广泛调研,上下沟通协调,在较短时间内争取资金,新建了一座电灌站,还为该村的其他4个村民小组新建了1200米防渗渠及6个涵洞,解决了当地80户农户近500亩农田的灌溉问题,使当地农民迫在眉睫的农田灌溉难问题迎刃而解。目前,在遭受多年未遇的洪涝灾害情况下,秋熟作物仍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会议内容灵活多样
农家院“板凳会”每次根据村民反映具体问题来确定相应召开地点,并提前向村民发布,让村民知道参与,无论问题大小,都能在“板凳会”上议一议,通过农家院“板凳会”的形式让当地村民倍感暖心的事还有很多。位于街东村紧靠镇区的一条小米巷,因为种种原因,道路及下水道配套不完善、设施严重老化,一到雨天,污水横流,当地村民对此反映强烈。但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后,镇村干部和人大代表一道,运用农家院“板凳会”的形式,认真听取村民意见,并列出问题清单,之后进行汇总上报,通过政府研究决定,将小米巷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列入今年一项惠民工程,经过一个多月紧锣密鼓施工,目前已全面竣工。多年难题一朝破解。
难点堵点均有回音
真心实意为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是经验党史学习教育的试金石,据了解,目前,该镇28个村(居)已自发组成农家院“板凳会”120多个,成员由包村干部、村两委及党员、人大代表和村民代表组成,每月至少进农家院3次。面对面了解村民所思所盼,列出问题清单,限时回复,及时解决,不留盲区,不留遗憾。
水环境治理是提升四队镇形象的重点项目之一,涉及镇区的14条主干河道,已于近期开始全面治理,重点对河内埂坝及网箱及河边畜禽圈舍全部疏通拆除,并对河面漂浮物进行打捞,通过治理,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净化美化镇区水环境。据了解。该项工程也是通过农家院“板凳会”而得以全面治理的。
“板凳会”一头连着村民,一头连着党员干部,镇村干部及人大代表和村民肩并肩坐在板凳上,不受时间、地点、形式限制,在唠家常的轻松氛围中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传播乡村文明新风,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零距离感受村民心声,真心实意解决村民“烦心事”“堵心事”“揪心事”,从而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真正打通政府服务村民“最后一公里”,让一件件“挠头事”变成“暖心事”,让“怨”声变成赞扬声。如今,既灵活实用又接地气的 农家院“板凳会”正在全镇如火如荼推进中。(王苏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