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连云港村居“齐换颜” 百姓日子甜
江苏连云港,古称“海州”,因面向连岛、背倚云台山,又有海港,故而得名连云港。从承载“山海文化”的石刻印记,到被世人传颂的西游文化,连云港一直在用自己的文化向世人阐述着她的独特之美。山海之城,因山而荣,因海而兴,也有了半城青山半城海的美誉。
远山含黛,田畴如画。绿水青山间一座座特色村居掩映其中,宛如一幅幅山水田园诗画,连云港的美就与乡村有了不可割舍的联系。连云港乡村之美,美在产业兴旺、美在乡风文明、美在村民生活富足,更美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的洁净之美。新时代的人居环境滋养着连云港美丽乡村,连云港乡村振兴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党建引领再谱幸福曲”的西朱范村,到巧用“美丽约定”红绿榜传承农耕文化的二圩村,到悠游荷香、村美民富的省级文明示范瓦房村,再到留住乡愁记忆的传统村落小芦山村……行走在连云港乡村,所到之处均能感受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惊喜变化,而这些变化离不开连云港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重要任务,整合各类资源,分类分层次全面推进取得的显著成效,更离不开各县区结合各自实际情况科学谋划,差异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整治新格局。
东海县深化“特色党建引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再发力
“看看俺家门前整不整齐、干不干净?多亏党小组长王亮带人帮俺清理,现在家前屋后可整洁啦”,说话的这位是东海县山左口乡白石头村年近90多岁的独居老人王廷法。老人儿子儿媳外出务工常年不在家,村里针对这些外出务工家庭多、外出人员多、外出家庭缺乏劳动力等现状,建立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党员联系户制度,由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任务分解和安排部署,以排房为单位,安排2名党员干部联系30余户农户,带领志愿者对这类人员家庭门口进行集中清理,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成了人居环境整治最大的受益者。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键在组织、关键在人。从坚持书记牵头抓的党委书记加党政班子、驻村干部、村干部、村小组长、党员“1+5”党建模式,到坚持党员带头干的“党小组长+无职党员+村民”人居环境整治达标责任制模式,再到每名干部联系五名党员,每个党员带动十家农户创新“联五带十”工作机制,东海县将全县所有农户细化进网格,实施网格化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人居环境整治达到实效。以党建引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走深走实,既密切了党群关系,又凝聚了发展力量。党员带头干,群众比着干,广大村民纷纷自觉加入到乡村绿化美颜的行动中来,村庄从“面子”美到了“里子”,村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人人参与、共管共享、内外兼修的整治氛围也让村庄环境的长效管护不再难。
灌南县巧用“美丽约定”红绿榜 乡村治理接地气
一大早,灌南县李集镇二圩村村务公示栏前人头攒动,新张贴在村务公示栏上的“乡村振兴·美丽约定”红绿榜,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观看。红榜再现的老党员白云霞脸上笑意盈盈:“这次我上了红榜单,作为老党员要全力配合村里工作,自己努力搞好环境,做表率,也能影响周边邻居,展示新农村良好形象”。
为了激发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在村庄环境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灌南县积极探索,建立出台了“县级主导,部门主管、镇级监管、村级主责、市场运作”的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率先在“示范村”建立“乡村振兴·美丽约定”红绿榜制度。村党支部通过与村民签订责任书,并制作专门的“红绿榜,美丽约定”公示栏,村里庭院清洁的家庭上红榜表扬,庭院脏乱差的则上绿榜,定期督促整改,形成长期持续的公示制度,引导群众养成爱护环境、讲卫生等好习惯,营造乡村振兴,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在灌南县,像二圩村这样以自然村庄为单位建立“乡村振兴·美丽约定”红绿榜制度,通过评优树优激发村民正能量,积极、自觉、主动投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涉农行政村共有235个。有效促进了灌南县农村人居环境的大提升,也为建设乡风文明、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灌云县样版村示范创建带动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
行走在灌云县侍庄街道瓦房村,“白墙黛瓦两斜坡”的连排别墅区正是瓦房村民们的新居,站在二层小楼上远眺,满眼的绿色,弯弯曲曲的游步道一路引你到荷塘,清澈的池水、雅致的亭榭、曲曲折折的水上栈桥、侍庄古今名人墙构成一幅诗画般惬意的美景图,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瓦房新区,让村民有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悠闲时光。
而这只是灌云县高标准打造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示范村的一个缩影。2021年灌云县坚持“系统谋划、重点突破”实施示范创建行动,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以空间治理、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改造、黑臭水体整治、绿化美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废弃物治理和产业发展九个治理方向为主攻方向,查漏补缺,补齐短板,推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首批创建60个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示范村,以点带面串线,五年内分类推进全县302个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大整治、大提升。逐步实现全域整治、乡村振兴的总目标。
赣榆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源禀赋作依托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精品旅游建设是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手段,赣榆区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把推动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围绕“春赏花、夏赶海、秋摘果、冬滑雪”用乡情乡愁吸引游客,以实施“全域整治、示范创建”工程为突破口,围绕园子、院子、屋子及路边、地边、沟边、村边、田边、林边整治,引导群众房前屋后、庭院周围、空闲隙地种植苗木或花草,着力打造生态化、特色化微田园,一个个乡村华丽蜕变,赣榆区也逐步形成村庄环境因旅游更美丽、旅游因环境更兴旺的发展态势。一批游春赏花村、踏浪赶海村、休闲采摘村、滑雪度假村应运而生。依托乡村自然资源禀赋发展起来的赣榆乡村旅游,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二者互相支撑,相辅相成。依托乡村自然禀赋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也为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连云港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多样性产生多样美。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共培树12个市级整治示范镇,100个市级整治示范村,10000户庭院美化示范户,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3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61个,省级传统村落8个。全市已基本完成256个行政村、397个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31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全市村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83%,建设“四好农村路”360公里。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厕所粪污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农业生产污染物治理均得到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提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