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东海县:推进湖水生态修复 确保“上岸渔民”稳就业

2022-01-11 10:10:43

12月16日,冬日里的阳光温暖且明亮,石梁河水库波光粼粼。紧邻石梁河水库南岸的石梁河镇南辰新型农村社区“江南风别墅群”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好看。


“上班去!”家住该社区的青年英成忠,在把女儿送到社区幼儿园后,跨上电动车去一路之隔的石梁河镇工业集中区上班。英成忠在一家机械制造企业做特种焊接,属于技术工,每个月到手工资8000元左右。他说:“工作待遇还不错,再也不用去水库抓鱼摸虾了。”


英成忠口里的水库就是石梁河水库,是江苏省最大的人工水库,兴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地处苏鲁两省的江苏省东海县、赣榆区、山东省临沭县三县区交界处,是沂沭泗流域洪水东调入海枢纽工程,也是支撑连云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水库的防洪保护范围2000多平方千米,多年来在沂沭泗流域防汛抗旱工作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该水库还兼具灌溉供水、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




说起兴建石梁河水库,家住石梁河镇南辰新型农村社区、今年68岁的居民郭有涛泪眼泛光:“当时东海县超过2万人进行了移民,大部分在水库周边安家落户,也就是现在的石梁河镇。”东海县水务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石梁河水库最大库面积达91平方千米,最大库容5.31亿立方米。可以说,当年这些移民为当地及周边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郭有涛说,由于历史等原因,一度以来,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当地移民群众居住条件一直很差。每逢雨季,水位上涨,家里到处都湿漉漉的,墙皮脱落,洪水进家入院,庄稼靠天收。


南辰新型农村社区应运而生。自2017年来,石梁河镇积极响应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对库区居住人口较少、洪涝灾害易发生、基础设施配套较差的东南辰、郑庄、东尧3个自然村进行了整体搬迁,统一安置。目前,南辰新型农村社区已完成这3个自然村的382户人家搬迁。“整个社区可承载586户人家,现在学校、超市、影院、文化广场、有声图书室、卫生室配套齐全。”村党总支部书记郭庆说。


彼时差的不仅仅是居住条件。上世纪80年代初,水库周边的一部分移民依托水库丰富的渔业资源,“靠水吃水”以捕鱼为生,但也仅够勉强度日。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找到新“致富路子”的移民群众开始从事网箱养鱼,高峰期的时候网箱数量超过10万只。“很长一段时间,家家有船,户户有鱼。”



“俺是从1996年开始网箱养殖的,网箱养鱼确实给俺家带来了一定效益。”村民孟凡山说。但他也承认,长期不合理的网箱养殖并未彻底改变大家的生活面貌,大量饵料的投放和生活垃圾还让原本清澈的湖水日益变得浑浊起来,同时严重影响了水环境,水库无序采砂更影响到了防洪安全,隐患日益凸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显而易见,当地党委政府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和形势的严峻性。近年来,东海县通过利用国家移民扶持政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本地实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库区综合整治、建设农民新型社区、创办工业集中区,全面改善生态、居住、就业等方面条件。


“眼看着网箱内的鱼在长大,前些日子俺还想不通,想着再拖一拖,等鱼长大点再卖,通过村里的宣传,俺家清理了260只网箱。”曾经的养殖大户魏本学说起此前清理网箱的经历,言语中并没有惋惜。


据了解,为整治好石梁河水库无序养殖,2019年至2020年连续两年连云港市实施库区“两违”专项清理,作为下辖地区的东海县还针对水库周边不在任务清单里的“两违三乱”(河湖违法圈圩、违法建设、乱占、乱排、乱建)进行自行清理。今年,东海县对2389艘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三无”船只和404只水泥船进行了清理,328户当地渔民顺利实现“洗脚上岸”。


如何确保每一位“上岸渔民”稳定就业、增收致富,又成为摆在当地党委政府的一道课题。“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在今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中,东海县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了以“转产”“转岗”“转型”等为主要内容的“三转”策略。转产,帮助群众流转土地、畅通销售渠道,发展当地特色产业——葡萄种植;转岗,根据群众技能特长,就近到适合的企业工作;转型,鼓励年轻人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做大直播经济。


胜泉村位于石梁河镇最北部,是石梁河水库的重点“移民村”,全村共10个村民小组933户3820口人,耕地面积3530亩。东海县和石梁河镇聚焦产业富民,结合胜泉村的产业发展定位,利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并拿出专门的配套资金,帮助村里发展葡萄产业面积约3000亩,成为胜泉村移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希望。


在引导石梁河水库库区移民发展优势产业的同时,东海县还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家纺、矿山机械、无纺布等产业,打造的石梁河镇工业集中区已建成标准厂房26栋,入驻企业32家,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把一部分库区移民转化为产业工人。现在,他们的生活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不仅腰包鼓起来了,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依托产业发展,这里的大部分农民过着白天上班,晚上休闲的“城市生活”。


江苏省“百名示范村书记”、石梁河镇石梁河村党总支书记薛明刚也有自己的设想:他打算村里对接镇工业集中区,根据村里渔民的需求和各自特长,为他们找好企业,在家门口进工厂,解决后顾之忧。另外,与南辰凤凰直播基地对接,培训年轻人直播知识,网上销售床上用品和葡萄、草莓、粗粮等石梁河特色农产品,带动乡村直播经济发展,帮助他们增收致富。


靠着一湖好水,紧挨着石梁河水库,在镇驻地开农家乐的石梁河村原渔民谢车站有自己的挣钱秘诀:政府修了四五十公里的环湖大道,水库像大花园一样,游客坐直达班车来这里玩。我大概算了算,就今年以来,外地的游客在我家小鱼馆消费,就给我带来了十多万的收入。谁说“靠水吃水”就要抓鱼摸虾呢?


而眼下,东海县又根据所在地连云港市的要求,实施石梁河水库幸福河湖建设清水进城行动,行动明确,到“十四五”末将石梁河水库片区打造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乡村振兴的样板区和幸福河湖建设的新标杆。


记者 姚东明 汤涛 景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