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徐圩新区:“红色引擎”富民兴村 让百姓吃上“产业饭” 走上了“富裕路”
今年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徐圩新区徐圩街道党工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新区关于乡村振兴工作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富民兴村”,围绕乡村振兴20字方针,聚焦抓队伍、兴产业、办实事、美环境,以党建“红色引擎”点燃发展动能,依托石化产业基地发展和香河生态园建设,安置百姓家门口就业,重点发展餐饮服务、劳务派遣、物业管理等第三产业服务,全力打造幸福平安和谐小镇,提升辖区百姓“幸福指数”。
打造生态特色农业,驱动乡村振兴引擎。为全力改善百姓生活居住环境,安置百姓就业,徐圩新区在发展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同时,规划发展香河生态园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总投资约7.47亿元,占地面积12.5平方公里,按照“生态、智能、融合、示范”发展理念,建设一产健康水产养殖、绿色蔬菜产业一体化种植、绿化苗木基地、标准塘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生态年猪规模化标准养殖基地、生态立体种养等项目;第二产业包括集采分拣中心、冷链物流加工项目;三产包括农业公园、农业旅游、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等项目。目前产业项目年产畜禽、水产、果蔬等5大类30余种农产品近4000吨,主营业务收入近1亿元。项目建设以来,集中流转两村村民闲置土地并发展规模农业1.2万亩,支付土地流转及地上补偿款7000余万元,就近安置职业农民310余人,基本实现“一户一人”安置就业,百姓在香河生态园打卡上班,基本月工资在3000元-6000元不等,从传统农民变身新型职业化农民,村民每年每户增收3-4万元,香河生态园的产业发展,实现徐圩街道两村百姓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变,全面撬动乡村振兴引擎。
聚焦集体经济,点燃富民兴村动能。在徐圩新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过程中,如何服务保障好石化产业基地7万产业工人和建设大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富民兴村,徐圩街道一直在探索和尝试。今年以来,围绕石化园区、徐圩港区产业工人以及周边居民的生活服务需求,在新区党工委和园区企业支持下,村集体经济企业重点发展餐饮服务、劳务派遣、工程配套、物业等第三产业服务,先后成立香山供应链、香山管理服务、香山劳务派遣、东香餐饮四家公司,打造香山大食堂、东香湖大酒店等服务业态,为园区各大企业单位提供餐饮服务。创新在石化产业基地周边推动地摊经济、夜市经济建设运营,村集体经济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截至11月底,两村集体经济产业所带来的经营性收入达800余万元,新增带动就业30余人。“从无到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百姓吃上“产业饭”,走上了“富裕路”。
培养头雁队伍,擦亮生态宜居底色。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进一步充实基层发展产业人才,徐圩新区打破行业、身份和地域界限,坚持乡村储备与区级输入相结合,先后创新从新区机关选派一名“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人才到两村任“经济书记”,1名优秀青年干部到东陬山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出台创业创新政策引领大学生返乡创业,统筹整合两村的致富先锋、技能专才等能人充实到村集体经济发展队伍中。通过干部轮训、书记论坛、绩效考核、轮岗交流等方式,在一线“急难险重”重点工作中考察和检验村(社)干部头雁队伍,推动一线干部争先进位、比学赶超,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围绕石化产业基地发展需求、徐圩小镇开发建设就业空间,徐圩街道积极开展养老护理员技能等各类专项培训48人次,新增就业75名,提升百姓就业能力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相适配性,推动农村劳动力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型,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同时,关注百姓生活居住环境的改善,协调新区方洋集团等国有企业,不断为老百姓完善居住区周边方洋农贸市场、出行公交、健康步道、休闲公园等配套服务,擦亮百姓生活周边宜居底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