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江苏连云港:27年!开山岛同一副对联里传递的家国情怀
虎年春节,是“人民楷模”王继才去世后的第4个春节,按照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农村“丧亲三年‘不贴红’”的风俗,王继才的妻子、开山岛名誉所长王仕花决定带领孩子们陪老王在岛上过个喜庆年,告诉他近4年来家里、岛上和祖国的新变化,告慰老王。
这也是记者和同事首次在岛上过年。除夕下午,近2个小时的舟车劳顿后,我们终于踏上了开山岛码头。远远就看见国旗广场上的五星红旗在蓝天、阳光下迎风飘扬,昭示着主权和尊严。哨所大门台阶上,全国“时代楷模”王仕花正在家人、民兵、国网灌云供电公司开山岛党员服务队队员的协助下,挂起一对喜庆的大红灯笼。
岛上的宿舍就是王仕花的家。1月31日16时许,贴好“福”字后,守岛民兵又拿出一副灌云县文联主席殷爱华书写的对联来,上联是“心系万家忧乐”,下联是“尽观四海风云”,横批是“以岛为家”。家国情怀已经深深地刻在王仕花一家人的心中。

贴春联 任义刚 摄
“这副对联是开山岛灯塔的见证,在岛上已经有27年的历史。”王仕花笑着告诉记者。在同事手机相册储存的一张老照片上,王仕花的说法也得到了印证,照片上是王仕花和大女儿王苏在开山岛老灯塔下的合影,灯塔奠基石上清楚地刻着“开山灯塔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竣工”。圆柱形塔体大门上,有一副红底白字、内容和王仕花所贴对联近乎相同的对联,唯一不同的是横批里“哨”字被改成了“岛”。
“一字之改表明了我们早把‘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国旗红才是岛上最美的色彩’融入我们的血脉中。”王仕花激动地说,1995年是他们夫妻俩守岛的第9年。1986年7月,26岁的王继才受命奔赴开山岛,开启了漫长艰辛的守岛生涯,妻子王仕花义无反顾地追随他一同守岛。自此,王继才夫妇以海岛为家,与孤独相伴,一守就是32年:升旗、巡岛、写日志、守护灯塔和航标、维护军事设施……
2018年7月,王继才在守岛执勤时突发疾病离世,用生命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家就是岛,岛就是国,我会一直守到守不动为止。”58年的人生里,32年坚守孤岛,他用爱国奉献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那副对联里传递的家国情怀。

楷模之光(资料图片) 夏兴俭 摄
当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倡导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王继才去世后,全国时代楷模、他的妻子王仕花成为开山岛民兵哨所名誉所长,截至目前,先后已有四批50名民兵接力对开山岛进行常态化值守。
按照轮值排班,今年春节期间登岛值守的是值班班长付明涛和王永滔、左康好3人,大年初一是他们上岛的第8天。左康好告诉记者,“过年谁都想着回家团聚,可是选择了守岛,就意味有舍有得。能为祖国海防建设付出一份力,我反而觉得收获更多。”付明涛把儿子也带上岛过年,体验守岛生活,“亲身经历守岛,才知道王继才、王仕花32年的坚守,看起来平凡,其实非常不简单。舍小家、爱大家,这样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一代代传承下去。”

开山灯塔(资料图片)
除夕夜,夜幕降临,隔着大海的陆地,隐隐传来鞭炮的声响,年夜饭端上来,王仕花把上座留给了王继才,儿子王志国给父亲慢慢倒了一杯白酒。王仕花说:“老王,我和孩子们都到齐了,陪你过年。过年了,儿子,女儿,来,我们陪你爸喝点酒。”
飘扬在海空之间的五星红旗,大红灯笼、对联,一大包糖果、喜庆的福字,吃年夜饭,包饺子、搓汤圆、看春晚,身着红马甲的党员服务队员、穿着迷彩服坚守在岗位的民兵、王仕花一家人和来访的省市媒体记者,让岛上这个年夜里充斥着欢声笑语,透着满满的喜庆、浓浓的年味。(作者:夏兴俭 冯二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