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连云港:提升颜值 优化机制 绘就水美新画卷

2022-02-27 10:18:28

“河流变清了,岸边也种上了花草,大家的心情也变得轻松愉悦起来。”日前,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四队镇镇隆兴村村民胡大爷告诉记者。正值早春,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村北的古泊善后河清澈见底,缓缓流淌在村庄之间,显得静谧、安宁,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小村也因此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

“灌云县是连云港市唯一一个四个国考断面古泊善后河善后河闸、车轴河四队桥、新沂河北泓桥、五灌河燕尾闸和两个省考断面通榆河新华路桥、东门五图河小南沟桥平均水质均达Ⅲ类的县区。”灌云县水利局局长任礼宁介绍,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陆海统筹、河海兼顾、上下联动、协同共治的河(湾)长制治理模式的实施,全面改善内水、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从“水清”到“水美”,全面提升了水环境的高颜值,良好的水生态也成为云山灌水百万人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整饬一新的山前河

整饬一新的山前河

提升颜值:水美乡村遍布

小鸭河横穿灌云县城,伊山镇、侍庄街道以此为界。河水清澈,鱼儿在水中畅游,成群结队的市民在河岸边的休闲步道上散步。“过去河道不但窄,河水还又黑又臭。如今,除了水体变清变美了,河两岸还修建了很多个‘口袋公园’,环境变美了,人气也旺了。”伊山镇王圩村村民顾祝庆说。

杨集镇潮河湾位于沂沭泗流域入海大通道新沂河畔、因小潮河纵贯南北而得名,多年来,村子守着“一潭死水”,不仅水环境差,村民也没有因为滨水亲水富裕起来。如今,这里利用生态河道“穿针引线”,建起了亲水主题的生态园区,还深挖水文化的人文内涵,整理出“莲文化”“水世界”“渔文化”等特色人文元素,打造“鲤鱼跳龙门”“导沂工程馆”等精品工程,成为乡村河道治理新标杆。

为了提升全县水环境“颜值”,今年以来,灌云县吸取去年“保Ⅲ增Ⅲ”工作经验,从头抓起,围绕稳中求进、源头治理的要求,持续开展车轴河四队桥、五灌河燕尾闸两个对标进位断面水质提升,进一步压实县镇村三级“河长”“断面长”责任,深入开展干流及支流河塘整治,并按照“五清一建”要求,常态化做好岸线保护、沿河绿化、河道清淤、排口整治等工作。

如诗如画的善后河湿地

如诗如画的善后河湿地

优化机制:水质质效提升

灌云县生态环境局局长秦绪伟介绍,成绩固然可喜,但是存在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车轴河、五灌河尚未稳定达标,汛期水质存在下降隐患;今年以来,截至2月24日,五灌河燕尾闸、车轴河四队桥、古泊善后河善后河闸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日均值分别为5.85mg/L、4.93mg/L、5.31mg/L,虽然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值已达标,但留下的余量不多。

为了打造“安全、生态、美丽、可持续”的水环境,今年以来,灌云县定期组织相关部门以及沿线镇街,对车轴河、五灌河等未稳定达标的河流进行全流域水质问题现场督查会办,对问题整改较慢的镇街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县级断面长先后召开车轴河国考断面达标整治约谈会8次,以“四不两直”等方式深入重点河流沿线实地巡查督查17次,签发车轴河沿线镇加强河道“五清一建”管护工作总河长令,有力推动沿线镇开展常态化保护。

为了改善入海河流及近岸海域水质,近年来,灌云县编制了古泊善后河、车轴河、五灌河、新沂河4条入海河流水质提升整治方案,对入海河流及其支流,开展“五清一建”、水污染综合整治、水域空间整治三项行动,国考断面年均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水标准。燕尾港海域水质的优化引来多年不见的“四腮鲈鱼”重回“娘家”;2021年6月,全国第二个毛虾专项捕捞试点在燕尾港启动,小毛虾产业实现4.8亿元联动效益,受益1.1万余人。

新沂河、潮河两岸优质的水生态

新沂河、潮河两岸优质的水生态

释放红利:生态效益变现

有“空港小镇”之称的灌云县小伊镇,境内有通榆河、古泊善后河两条大河。“水环境的改善,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日前,小伊镇花厅村党总支书记唐成说,通榆河的水滋润着花厅这方水土,仅在连云港市区每天至少有60吨来自花厅的各类蔬菜。

不仅是花厅,藕虾混养成功后,小伊镇19个村农副产品“一村一品、百花齐放”。 在现有3万亩藕虾荷塘和千亩蔬菜园的基础上,小伊镇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以“荷花节”为载体,推进“赏荷花、钓龙虾、吃豆丹、住农家”为特色的全域旅游、全景开发,把田园变公园,使乡村旅游逐步成为小伊乡村战略的新名片。其中,祝荡村祝井玉被评为“全国百名新型职业农民”,杨树圩村李春国经营的北枫农业公司获评“国家级优质绿色发展基地”。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依水而生、向海而兴的灌云,一幅幅水清岸绿、河海相融的生态画卷,正在这里缓缓铺展。下一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灌云县将大力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和入海河流、近岸海域水质的改善,不断优化区域水环境,绘就灌云水美新画卷。(夏兴俭 冯二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