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引凤还巢”企业落户家门口 幸福日子“有奔头”
“不用出门,家门口就能找到事做,既能增加收入,还能照顾家庭,特别踏实!”连云港市东海县张湾乡河南村村民马和平聊起自己目前的生活,话语中充满了幸福感。在江苏荣华塑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宽敞明亮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穿针引线,打包质检,现场一派繁忙。
江苏荣华塑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塑料编织袋生产的企业,自2019年6月落户张湾乡河南村以来,企业为当地20多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年人均收入超过6万元。企业负责人桂迎燕过去在江浙一带从事吊装服务,现为河南村党支部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乡人大代表。2014年回乡,带着一心想为家乡群众做点事这个想法,2019年他承包了村中一处闲置厂房,投资600万元建起塑料编织厂,带领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成为名副其实“富民兴村”乡村振兴带头人。
近年来,张湾乡以党建为引领,重视发挥头雁效应,充分利用昆山、杭州、张家港等流动党支部、人大之家,持续挖掘和释放在外能人能量。通过能人回乡反哺家乡,把产业办进乡村,让闲房变厂房,农民变工人,无业变就业。不仅吸引了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让乡村工厂成就致富团圆梦,也增强了集体经济造血功能,走出了一条“能人回乡反哺、企业回迁兴业”的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动力与活力。
该乡出台优惠政策,制定出台招商引资政策清单,在硬件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创业环境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公共服务和政策优惠等方面给予最大的支持,从税收、技术引进、金融贷款等方面给予最优厚的待遇,不断完善和提升服务水平,使能人愿回乡、能安心、真发展。
一只“领头雁",可以改变一个村。一大批创业成功的张湾籍人士反哺家乡,充分利用政协“有事好商量”、“党建产业联盟”、人大“家站岗”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充电”议事,做实各项民生实事,积极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助力乡村振兴高质发展。
七里桥村党支部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市人大代表唐兆洲嗅觉灵敏,抢抓机遇,先后6次赴昆山、无锡等地,主打乡情牌招商引资,在县、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成立昆山-东海吊装产业党建联盟,成功与张湾籍吊装服务企业签订了企业回迁协议,促成58家企业集体回归,不仅带出了一个过亿元产值的“华东吊车第一村”,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七里桥村是市级文明村,遍地文明家庭,离村部不远是一片占地百亩的柿柿如意采摘园,栽植各类草莓、西红柿等时令蔬菜。这片集乡村生态采摘旅游、户外科普拓展和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农旅融合产业园吸引了大批游客。
在江浙创业的后湾村党支部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张道前回到家乡,带领村民考察市场,成立合作社,搞起浅水藕龙虾套养,成为带领老百姓致富的“头雁”“归雁”。
今年春节期间,该乡又有10多位返乡能人表示将回乡投资农业、旅游业、种植养殖业,参与家乡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目前,张湾乡外出返乡人员兴办企业、领办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有50多家,吸纳当地1200多名群众家门口增收致富。通过头雁工程,农民群众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广,致富的信心越来越足,乡村振兴的步伐越迈越有力,幸福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今后我们将围绕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头雁引领作用,利用他们对市场的正确判断,培育产业主体,发挥资源要素,瞄好发展方向,走好致富步伐,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张湾样板’。”张湾乡党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解泽表示。
(彭献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