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小时茶园接力跑 江苏连云港摘得“明前”好新鲜

2022-03-31 12:53:10

3月31日清晨6点,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街道大竹园村茶农孙玉忠的小院里,一早便迎来了7位年轻人。他们是本村茶工和党员志愿者,经过防疫“认证”和统一调配,今日安排到老孙的茶园劳作。孙玉忠拿出昨晚画好的分片图,沟通了几句任务分工,一行人便出发前往不远处的高山茶园。



手指翻飞间,一叶叶嫩芽飞入筐中。宿城云雾茶因产于高山云雾之中而得名,因色绿香浓曾为历朝贡品,而今则是这里380家农户赖以生存的特色产业。

“‘明前茶’最珍贵,采摘期也不过半个月光景。”不过,有了得力“帮手”,面对疫情带来的种种不便,老孙不再眉头紧锁。


助力抢收、刻不容缓。宿城街道摸清“双向需求”,登记本地采茶工信息,梳理采摘范围和紧急次序,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调配安排“家门口”开工。街道机关及村里的年轻人也主动请缨,“火线”拜师现学现干。



“一芽一叶,贵精不贵多。”老孙来回查看,确保品质过硬。10点不到,今日芽叶便颗粒入筐。“不错不错,收了20斤!”过称后,老孙喜滋滋地开始张罗晾晒。大伙分头将新鲜茶叶平铺在竹编上,接着又整齐码放上架。阴凉处,茶香间,嫩芽内的水气开始蒸发。


下午2点,经过4小时的摊晾,老孙将今日的收成送往本村的茶叶加工厂。进厂前,人、货都要接受严格的防疫检验。这几日,村党支部动员本土茶产业的“顶流班底”操刀上阵,让“明前茶”的加工变得更加高质、高效。夏绍勤开启了第一道工序——炒制。“好茶叶还得碰到好师傅。”老孙对能请到云雾茶非遗传承人亲自上手,非常开心。接着是揉捻,老茶农夏绪田不疾不徐地操作着,“杀青破坏了茶叶中的酶,揉捻是要破坏纤维结构再塑外形。”40分钟后揉捻结束,一锅新茶送至理条机旁,大竹园村新生代制茶师张子凡对温度、速度了然于胸,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提香烘干,摊晾包装,3个多小时的历练后,老孙家的云雾“明”前茶新鲜亮相。



下午6点,本地茶叶经销公司的驻村人员准时来到加工厂,将老孙今日份的5斤干茶悉数收购,“他们了解我们的品质,知道用的都是有机肥,给的价格是散收散卖的两倍呢!”这下老孙彻底踏实了。疫情突发后,宿城街道与几家成熟的本地经销平台联系,顺利打通销售渠道。如今,经销商通过线上预售掌握的“明前茶”订单已是供不应求,茶农们的“辛苦钱”彻底有了保障。

(易敏 肖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