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六旬老人科学种植 西葫芦增收乐融融
“今天赶早已经拉走了一车,大概2000多斤,现在正准备装第二车。”一大早,刚刚从市场赶回来的崔胜春根本顾不上休息,连忙将分拣好的西葫芦打包装车,争取及时将第二车批销出去。
这几天是西葫芦成熟高峰期,崔胜春夫妇俩每天忙得连轴转,大棚里还专门请了几个村里人帮忙采摘。尽管很辛苦,可谈到现在的西葫芦行情,崔胜春的脸上禁不住笑开了花。
崔胜春是东海县洪庄镇陈西村人,年近六旬的他已经种了6年西葫芦。6年前,他和妻子开始从事大棚种植,其间也曾种过西瓜、菊花等,经过一番尝试后,基于产量高、价格相对稳定、技术更容易掌握等特点,他们还是彻底改种了西葫芦。几年里,从翻耕、栽苗再到田间管理,崔胜春夫妇俩每一步都亲力亲为,也因此总结出了大量宝贵的种植经验。
“我们的西葫芦根本不愁卖,每次拉到市场都有很多商贩主动前来,有时为了照顾老主顾还要特别留一些。”崔胜春说。不仅崔胜春本人对自己的西葫芦赞不绝口,帮忙采摘的村民也直呼品相好。的确,大棚采摘的西葫芦个个青皮光亮,大小均匀,根本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分拣。
能够有今天这样的成绩,崔胜春夫妇俩没少下功夫。刚刚入行时,因为没有经验,崔胜春种植的西葫芦不仅产量低而且品相还差,往往一茬下来左挑右选后还被商贩嫌弃。崔胜春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有个笨方法,那就是想方设法多向同行们“偷师学艺”。于是,再去市场时,他主动与同行交朋友,勤聊天、巧取经,请客吃饭、送个“拜师礼”那是常有的事。随着种植经验越来越丰富,崔胜春向年轻人学习从网上汲取知识,每天反复查看网上有关种植技术的文章和视频,同时还关注社区群内农技部门的知识推送,结合自身摸索,一段时间后,他的西葫芦种植技术便获得了大幅提升。
目前,崔胜春夫妇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的弓棚西葫芦足有20多亩,按照每亩产量1万斤,批发价每斤1元计算,一茬毛利润便有20多万元,每年可以进行春秋两茬连种,效益相当可观。
(李东风)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