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西墅村:逐梦深蓝,海洋强村“变形记”

2022-05-10 15:23:47

“近些年紫菜质量、产量也有所下降,不少人家养殖在亏钱。”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海州湾街道西墅村党委书记汪卫兵说道。近年来,受“粗放型”过度养殖和近海水域生态系统变化等原因影响,西墅村紫菜养殖数量、品质均持续走低,产量逐年降低。为破解紫菜养殖困境,蹚出发展新路径,海州湾街道成立破题小组,邀请专家学者实地调研座谈,帮助西墅村走出经济发展困境。


压缩养殖开启“新模式”

西墅村算是连云港紫菜养殖业的一个缩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传统海产品养殖效益下降,西墅村开始转型探索条斑紫菜养殖并获得成功,西墅村也由此成为名副其实的“紫菜第一村”,造福了一方百姓。然而,见证连云港紫菜由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的仲霞铭认为,连云港的紫菜产业现如今已经从顶峰向下走:“这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了,只有认清形势、破而后立才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为此,西墅村开始压缩村集体企业紫菜养殖面积,由2018年的4000亩,减少到现在的2100亩。西墅村原有的40余家传统紫菜养殖户中,已经有7家完全放弃紫菜养殖,另有15家迁徙至大连、威海、即墨等地租赁海域养殖紫菜。目前,经过专家再次勘测,西墅村海域海洋生态系统正逐渐恢复,一眼望去,湛蓝的海面又展示出昔日的风采。



转型突破注入“新血液”

紫菜养殖的减少,势必会对村民和村集体收入造成影响,而转型海产养殖是增收创优的关键。西墅村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第一步是因地制宜引贝类养殖,已投入265万元,开展700亩的双头蛏、美国红贝、蓝哈等贝类养殖,向深海图效益,摒弃传统的高密度、非生态养殖,科学规划养殖区域,建立立体化生态耦合机制,实施有效海洋碳汇活动。第二步是把产品“走出去”,对村集体经济中原有的紫菜加工厂改造升级,变成海产品加工的“主力军”,同时积极打造“海州湾水产”品牌,把握目标客户,调整成海鲜大礼包、生鲜实惠包等不同类型海产品,逐步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进军全国市场,为产业融合奠定基础。



融合发展紧抓“新契机”

当前,正是着眼于长效、立足于产业、发展于融合的好时机,西墅村顺势而为,以“一产”为“根”,以“二产”为“径”,融合“三产”之“果”,全面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做大做强第三产业,投资360余万元改造提升西墅沙滩市民公园,以“生态为本,公益优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打造“赶海园”“亲海园”“科普园”“专家园”四种类型第三产业品牌项目,以海产养殖和海产品加工为依托,促进品牌旅游项目落地,同时利用第三产业推广效应,促进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三产”融合互促的发展局面。



下一步,海州湾街道西墅村将牢牢把握“岸海联动”这根发展的“主旋律”,适时根据岸海联动和统筹情况,调整发展战略,大力招引项目和人才“落地生根”,走上一条新时代海洋强村、实现乡村振兴的新道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