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海州区:千年古城正青春 文旅融合入画来
文化的沉润,可以让一座城市充满厚重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可以让一座城市鲜活起来。夏日的江苏连云港海州区,青山叠翠,绿水荡漾,走进千年古城,文脉赓续的朐山书院,风光旖旎的刘志洲山体育公园,游人如织的老新浦风情街区,一幅全域旅游的画卷徐徐展开。
《书院如画》 摄影:丁跃进
海州,素有“东海名郡”和“淮海东来第一城”之称,是连云港的城市之根、文化之源,境内山灵水秀,山城相拥,拥有将军崖岩画、孔望山摩崖造像等59个国家、省、市级文保单位,五大宫调等41项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花果山风景区等11家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诞生了《西游记》《镜花缘》等不朽名著,今年6月初,海州区成功入选江苏省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文化为幕,织就青山绿水最美画卷
“寻山水以格物,访书院而致知。”在海州,有这么一座书院,始建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山当门外云相饷,夜听书声月不孤。”就是第一任院长宜兴翰林李英写给朐山书院的诗句。2016年,海州区实施朐山书院复原工程,复建后的朐山书院择吉地而落,深居山林间,远离凡俗侵扰。一经启用,便迅速成为海州乃至连云港的城市文化地标。从朐山书院出来,一路向西南,驱车十几分钟,便到了桃花涧风景区,景区山水俊秀、风景优美,三十六景遍布其间。景区将军崖岩画被称为“东方天书”,是上古勾芒氏部落的历史遗存,是七千年前东夷先民的朝圣中心、观天测象的原始实录。海州的一山一水,文融于景,景融于情,在文化的沉淀和历史的镌刻中绵长深远。
朐山书院 摄影:谢刚
文旅融合,激活古城经济发展密码
近年来,海州区不断深耕“+旅游”产业链,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实施古城古镇古街古巷复兴计划,先后完成双龙井、二营巷、文庙、谢家洋房、侯府大院等历史节点修缮,双龙井夏夜游园会、孔望山孔子文化节、盐河巷水韵国潮夜演等品牌文旅活动让古城焕发新彩。持续放大“农业+旅游”效应,高标准打造省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月牙岛生态湿地公园、浦南番茄庄园、吴窑文化庄园、板浦秋园以及70余家特色采摘园,用农业旅游带动乡村振兴。以生态环境治理、废弃宕口修复、低效用地利用为抓手,不断激活“体育+旅游”动力,月牙岛100万立方米煤灰堆场经过治理蝶变湿地公园,完成新浦磷矿全国首例磷矿采空区地灾治理,打造刘志洲山体育运动公园,用体育赛事、体育公园、健身公园带动文体旅商融合发展。
刘志洲山自行车赛
今年“端午”期间,刘志洲山体育公园作为露营地在连云港火速出圈,成为市民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据海州区文体旅局管理推广科科长吴迪介绍:“刘志洲山体育公园端午节期间吸引游客5万人次,实现生态价值、旅游价值“双提升”。”建成连云港市滑翔伞基地,新增沿河沿路便民球场18个,打造7.8公里玉带河体育健身廊道,城市动感活力竞相迸发。
一街一品,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高地
晚风微恙、华灯初上,走进海州老新浦风情街区,只见街区各式绚丽的彩灯已点亮,夜市的摊主们正忙着理货出摊,不少市民也和家人一起悠闲地享受美食、逛街打卡。“街区改造升级后,来逛夜市的人明显多了,生意也比之前好了很多,近期的营业额较之前增加了60%左右。”在街区经营一家地摊的张女士简单地介绍后转身投入到忙碌的经营中。
老新浦风情街区 摄影:陈宇航
自2020年开始,海州区累计投入4900万元,实施老新浦风情街区改造升级,逐步形成了以高铁为核心,以陇海步行街、盐河巷、民主路老街为休闲旅游购物目的地的最火一公里“3街7市”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涉及商户1000多家,年均销售额近25亿元,带动5200多人实现自主就业创业,引领港城千亿元商圈发展。
全域旅游溢光彩,绿水青山入画来。“海州区厚植优渥文旅资源,狠抓多元业态培育,丰富全域产品供给,以务实举措擦亮‘千年古城 城市之根’文化名片,绘就了一幅‘人文山水相融相映’的全域旅游新画卷。” 连云港市副市长、海州区委书记朱兴波表示,海州区将继续做好“旅游+”文章,以全域旅游为依托,以产业升级为动力,做强项目、做优产品、做实产业,全力打响海州文旅品牌,奋力建设更高品质的魅力海州。(钱凡雪 王一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