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灌南:筑牢“人才链” 乡村振兴优势显
这里,一个个“90后”回村大学生扎根一线、埋头苦干;这里,一支支“新农人”队伍敢闯敢拼、开拓创新;这里,一批批“田秀才”“土专家”活跃乡间、大展身手……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浦南镇持续强化乡土人才团队建设,多措并举打造人才共建共享平台,既重“内修”又重“外炼”,让乡土人才当“主角”、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淬炼”平台 挖掘人才自身潜能
“走村入户、进店访企、环境整治、矛盾调处……大到全村的产业规划,小到家长里短,村里的工作若少了他们帮忙,真的会吃力不少。”提起驻村的乡土人才,浦南镇新圩村党总支书记刘宝通感慨道。
近年来,浦南镇通过挖掘本土能工巧匠、招引乡村振兴专干、成立人才联盟等方式,带动越来越多的优秀乡土人才积极入党,并统一纳入村干部后备人才库。此外,浦南镇还深入调查了解乡土人才的专业技能、村社和农民的需求等实际情况,积极开展“点对点”“搭桥”“结对”共建活动,力求用准用对人才,逐层破解农村生产生活难题。
“充电”平台 提升人才素质水平
8月8日上午,位于浦南镇草舍村的番茄庄园内,草舍村党总支委员孙康亮正认真细致地讲解番茄种植技术,乡土人才围坐在一起,积极探讨番茄种植的致富经。
乡土人才“破土而出”,需要精心培育。为此,浦南镇成立果蔬研究所、专家工作站、网红直播基地等平台,开设“‘土专家’开放日”“‘田秀才’大讲堂”“田间微课堂”等培训课程,采取集中培训、现场答疑、外出参观等形式,为乡土人才“蓄能充电”。今年以来,浦南镇已累计培训农业技术人才680人次,并为每村配备一名“电商专员”,全方位、多渠道指导村民视频剪辑、网店运营、平台维护、现场直播。越来越多的西红柿、富硒米、优质水产等“土货”变为“网货”,农产品附加值和村民收入实现双提升。
“服务”平台 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今年以来,浦南镇深耕休闲观光、有机果蔬、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并通过政策上倾斜、技术上指导、资金上扶持等举措,吸引在外优秀技术人才返乡创业,截至目前,已帮助50余名返乡人才实现“家门口”就业,农村生活幸福感、获得感、成就感大幅度提升。
“我家祖祖辈辈都是这个村的,前几年我一直在外打工,一年下来挣的钱也没多少。自从我回来后,踏踏实实地做起‘农活’,一年至少能存下五六万。”草舍村村民梁旭说道,“这都多亏了村里提供的这么好的就业机会。”
此外,浦南镇积极探索“导师帮带制”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构建“以老带新、以强帮弱、共享共建”的帮带工作格局,开辟人才“绿色通道”,吸引更多人才扎根基层、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人才“集聚效应”。
“下一步,浦南镇将以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吸引人才,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人才,鼓励更多的返乡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以实干担当谱写乡村振兴的华美乐章。”浦南镇党委书记朱冲如是说。(王雅萱 莫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