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盐城:澎湃“绿”动能 绘就新“蓝”图

2022-08-13 21:20:30

延绵的黄海滩涂,浩瀚的蓝色海洋。盐城拥有江苏最长的海岸线,全市海岸线、海域面积分别占全省的56%、48%。近年来,海洋经济一直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2021年盐城市海洋生产总值(GOP)为1335.1亿元。

去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盐城沿海发展从此掀开了新篇章、进入了新阶段。新一轮的“海洋赛道”上,盐城将如何释放“蓝色潜力”,发展海洋经济?

黄海森林公园

河海联运 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

近日上午,在盐城滨海淮河入海水道的下游,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先导工程之一的张家河闸站正式开工。千里淮河直入海,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意义重大,保淮河安澜的同时,为盐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二期工程建成后,将形成新的出海通道,盐城成为淮河生态经济带名副其实的出海门户。不仅如此,这里还将新建船闸,原本的通榆河河道也将进行疏浚。到时候,通榆河以西的淮河航道,2000吨的船舶将畅行无阻。2000吨以下的船舶可以从淮河进入通榆河,再从通榆河进入盐城市北面河道,从而进入大海。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现场

黄海明珠盐城,地处里下河水网地区,现有129条骨干河道、11个省管湖泊湖荡,持证大小内河港口186个。独特的区域位置使河海联运成为盐城航道运输的王牌。

江苏沿海开发升级为国家战略后,总体格局中明确了沿海三市的区位优势。盐城担负完善中部通道,激活河海联动区的使命。目前,盐城境内“高速连港区、铁路接港口、内河通码头”的沿海集疏运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年内开工建设大丰港铁路支线,完成滨海港铁路支线主体工程,建成盐射高速,完成滨淮高速桥梁、路基40%以上工程量。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畅通后,沿海与淮河中上游地区联动大通道打通。届时,盐城将打造一条内陆与沿海贯通联动的“金腰带”,加强与沿淮城市产业合作,建设绿色能源基地,引领带动淮河经济带加速发展。

坚持河海联运,海上联结南北、内陆贯通东西、向海融入中日韩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加速构建。盐城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布局转移,推动“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落地见效。1-6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108.7亿美元、增长44.7%,实际使用外资10.5亿美元,增长29.2%。

多措并举 加快沿海产业转型升级

你能想象,一面大屏成为解决传统制造业痛点的关键钥匙?

近日,在盐城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一面实时更新信息的大屏吸引了所有参观者的目光。这是盐城CNC产能协同共享平台,正在为长三角区域企业提供产能供需智能匹配,帮助产能过剩的企业和急需产品加工生产的企业进行对接。

今年年初,苏州一家企业新产品投产需要配套一批铝合金部件,预计需求达到300万件/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配套商,后将信息发布到平台上,很快在盐城找到合适的企业,最终达成合作意向。

制造业面临的设备利用不足、供需不对称等共性问题,智能化平台利用“协同共享”的概念成功破题。

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再次让企业尝到甜头,这是盐城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在江苏沿海开发的背景下,“产业图强”是盐城海洋经济崛起的不二选择,加快推动沿海产业转型升级,盐城实招频出。

——围绕“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战略定位,围绕23条重点产业链串联新能源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盐城将进一步做大产业规模、做优产业布局、做高产业能级,打造世界级新能源产业基地。

——面对疫情,盐城及时出台惠企20条政策,组建专班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想方设法解决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用工、物流等方面困难,推动复工复产,为持续深化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全市开展“企业大走访、项目大推进、产业大招”活动,集中开展为期2个月的“攻坚行动”,坚持“一把手”亲自抓项目,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组织推进体系,定期召开推进协调会,合力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多措并举,成效显著。1-6月份,盐城全市完成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4725.6亿元,增长28.9%。汽车、钢铁、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临港重点产业完成开票销售2200亿元,增长33%。

生态优先 激活高质量发展“蓝色引擎”

这里的夏天真的低了5℃!近日,走进盐城黄海森林公园核心区,清风拂面、林影婆娑,户外酷暑的燥热感荡然无存。下午3点15分,电子指示牌实时显示,负氧离子达到4315个/立方厘米,温度26.5℃,当之无愧的“避暑天堂”。

18公里之外,“鸟类天堂”条子泥迎来了今年勺嘴鹬秋迁的“先头部队”。从7月29日第一个身影出现,第二个、第三个……到8月3日,东台条子泥观鸟员一共观测到25只勺嘴鹬。

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勺嘴鹬是世界极危物种,全球约有600只。每年它们会在条子泥待两三个月,持续觅食,换羽增肥,确保有充足的能量飞到越冬地。

在浩瀚黄海的滋养下,盐城孕育出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2019年7月,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随着申遗成功,盐城也切实扛起保护好、利用好自然的时代担当。

近年来,盐城坚持沿海高质量发展生态优先,积极探索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编制全市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积极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试点建设,加快打造低(零)碳产业园。1-6月份,全市新能源累计发电量137.6亿千瓦时,占全省新能源发电量的29.9%。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推动盐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和闪亮,是盐城产业最有标识度的品牌特征之一。

黄海森林公园文创产品

以绿色为基,不断推动旅游业发展。建立健全沿海特色风貌设计管控体系,编制形成盐城沿海特色风貌塑造设计导则、江苏沿海“生态百里”特色风貌区设计方案,以风景路串联沿海风情特色景点,打造具有盐城特色、彰显滨海风貌的生态“最美海岸线”,创成国际湿地城市。

作者: 程伟 蔡冰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