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打好党建“组合拳” 领航乡村“振兴路”
“地都流转出去了,这几天村里宋永生果园里的桃子、梨熟了,缺人手,我就来帮忙,赚点零花钱,还能活动活动筋骨。”8月16日,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张湾乡后湾村巴郎子家庭种植农场,59岁的张连英聊起目前的生活,话语中充满幸福感。
如今在张湾乡像张连英这样既收土地租金、又在家门口打工赚钱的“新型”农民不在少数。近年来,张湾乡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带领群众、推动经济发展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推进“党建+N”工作模式,以坚实有力的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事业,为乡村振兴“充电蓄能”。
“党建+产业”,乡村产业“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我们通过多方面调研,发现七里桥村吊车发展的基础好,是个带民致富好项目。”张湾乡党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解泽说。2020年,张湾乡党委政府安排人员前往苏州、上海等地,成立昆山—东海吊装产业党建联盟,与张湾籍吊装服务企业签订了回迁协议,目前已促成60多家企业回归,孵化出了一个过亿元产值的吊车专业村。此外,张湾乡还运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召开党代表会、民主协商议事会和人大代表选民见面会,广泛征集意见,开展结对子活动,让群众得实惠、集体有创收。四营村的莲藕、七里桥村的西红柿、河南村的葡萄、张湾村的虾田米、后湾村的桃和梨……张湾乡 “一村一品”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党建+生态”,乡村环境“美”
立秋至,夏渐远,夕阳缓缓落下,绯红的流云,彩霞满天,微风吹拂,酷热褪去,正是健身游园的好时节。傍晚,来到张湾乡张冲大沟河畔,只见两岸松木栏杆围绕,流水潺潺,绿柳摇曳,水天一色,有散步的,有聊天的,更有孩子在一旁追逐嬉闹……好一幅醉人的河滨生态画卷。
要想群众生活好,环境很重要。张湾乡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聚力“气、水、土”环境顽疾治理,整改更换不达标环保设备,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拉网排查、整治非法灌装用气、餐饮油烟违排;制定大气降尘管控清单,工地执行“六个百分百”要求;更新生物燃料锅炉,清零散煤销售,党员网格员24小时巡查监管,严查露天焚烧行为;压实“河长制”管控,改造灌溉系统,循环利用水资源;整村推进土地流转,大力推广机械插秧,重点支流张冲河生态修复,完成镇区“十必接”,12个行政村建成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对症下药”督促养殖场建立标准化粪便存储池。乡村统一转运垃圾,“两图两榜两牌”大力整治人居环境。如今,张湾乡初步实现垃圾有去处,污水可处理,河道绿水相映,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党建+文明”,乡村文明“淳”
今年以来,张湾乡从阵地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统筹发力,下足功夫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考核办法,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向纵深开展。全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均设立志愿服务站,配置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卫生健康、法律服务、尊老爱幼、移风易俗、科普等志愿服务,让村民由文明实践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充分运用线上线下宣传平台,选树最美好人、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弘扬榜样精神,感悟榜样力量,营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党建+网格”,乡村治理“安”
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现在党支部做事,一呼百应。”在张湾乡四营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员进网格,察民情、听民意,收集疑难问题,解答群众疑惑,拉近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获得了群众的点赞。张湾乡围绕文明实践、村民自治、生态治理、文体活动、平安综治等方面,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民主协商议事室、人大代表之家和农家书屋、小镇书房等一批基层党建、文化宣传、科普和协商议事阵地,架起党群“连心桥”,有效凝聚了乡村振兴合力,构筑基层治理大格局。全乡共划分26个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100多名,开展为民服务活动120余场次,累计解决道路出行、文化健身场地建设、管道维修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0余件。
“下一步,张湾乡将进一步深化党建成果,全面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提质增效,主动担当、全力以赴,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奋力开创乡村产业‘强’、环境‘美’、文明‘淳’、治理‘安’的新局面。”张湾乡党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解泽表示。(彭献根 唐成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