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东海:“屋脊学校”蝶变 190亿元资金培育“祖国花朵”

2022-09-03 09:56:00

“新学期,对我们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9月1日,秋季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早上7:10分,东海县桃林镇第二中心小学校长汪兵站在校园大门处,向一位家长询问道,“不错,真的很不错了。这些年,你为我们山区孩子操的心,做的事,大家都看到了,也记在心里。”一位家长感激的说。


初秋的马陵山天高云淡,水碧山青。坐落于山麓之下的校园不时传出朗朗书声和孩童玩耍的嬉戏声,给山乡带来勃勃生机。

“这四年,是学校变化最大的四年。”站在可自由伸缩的校园门口,李全茂说,“真的不敢相信,这所‘屋脊学校’能有如此之大的变化。”

桃林镇第二中心小学建在绵延千里、南北走向的马陵山脉上,地处连云港、宿迁、新沂三市交界。“1976年建校初期就几排瓦房子,一个班级最多不超10名学生。”教龄已达41年的教师李长海说,“直到2011年,学校才建一栋教学楼,是一所薄弱学校。”

教育基础设施是发展需要教育事业所必须的基础物质资源,它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的支撑条件。“既然组织选派我到这里,我就竭力所能给学校带来新变化。”2018年8月,在安峰中心小学工作任教23年的汪兵被调到东海县桃林镇第二中心小学任校长。


如何改变,从何处改变?汪兵在思考。“教学楼前面的水泥路面破损严重,每天课间有近20名学生被露出尖的石子绊倒磕破膝盖,一瓶碘伏成为每名班主任的‘标配’。”教师李兴中向汪兵反映,“校园应该是学生的乐园。”为此,汪兵积极对上沟通协调,筹集资金,于2019年10月对2000多平方米的水泥路面进行重新硬化。至此,教师手中的碘伏成功“下岗”。

“这是四年来的第一次破天荒,新建标准学生操场是第二个破天荒。”李兴中说,“过去操场全是泥土,跑一次操,整个校园都是尘土飞扬。学生不愿上,教师不想教。”

面对问题,汪兵没有退缩,而是再次将情况向上级反馈。不久后,200万元的专项资金注入学校,经过系列施工,一个长达200米的标准塑胶跑道替代了原本的泥土操场。紧接着,篮球架、乒乓球桌、单双扛等新型体育器材也第一次在这所学校安了“家”,操场再次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桃林镇第二中心小学因其地势高,被称为东海县“屋脊学校”。为解决用水难题,学校曾购买多个塑料桶到距离山底下200米远的村民家中取水用,寒来暑往,从未改变。面对无充足水可用,汪兵曾向多家钻井队亮出“只要在校园内钻出水,就给3万元”工钱。可是,3家钻机队在校园钻了10多个口,一周也没有见到水。

“不行,一定要让校园有水来。”带着这一问题,汪兵又走进镇党委、水务等多部门,经过多部门配合,一条自来水管道铺进了校园,又一次实现了破天荒。


集中优势资源,才能办出特色教育。在一次次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基础上,汪兵又对所辖区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于2020年撤并距离校园仅有5里路远的2所不到40名学生的教学点,并向县教育局递交了一份新建一栋教学楼的项目书。很快,项目书获批,并进入施工。2021年新学期,一栋建筑面积达3200平方米的崭新教学楼耸立在校园之中,再一次破天荒。

“有面子,更要有里子。”看着20间教室,汪兵在学校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又借款30万元为每间教室安装了触摸式一体机,让孩子们第一次尝到了现代化教具带来的课堂之便。

“变,变,变!”2019年刚从教的教师周子微说,“学校现在不仅开足开齐各学科,老师的宿舍和餐厅也让54名教师的心安了下来。就在开学之初,可容纳600名学生的食堂也启动建设了。”

“内外都在变好。”汪兵说,“过去这所学校是没人愿意来,现在教师早来晚走是常态。”四年来,该校先后有4名教师被列为东海县晶都名师培养对象,2名教师获得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3名教师荣获县基本功大赛一二等奖。2019年,该校还曾被县教育局评为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又是一次破天荒。

“屋脊学校”的蝶变,只是东海县诸多校园变化的缩影。据悉,十年来,东海县教育累计投入超190亿元,农村“全面改薄”完成90万平方米,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4所,新改扩建乡村园154所。省市优质园由43所增至103所,普惠性幼儿园由132所增至149所,省市优质园创建数全市第一。(张开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