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数”说连云港非凡十年
(一)连云港市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数”说非凡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连云港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显著,特别是贯彻总书记对连云港“后发先至”和“打造标杆示范”的重要指示精神,扛起“三大光荣使命”,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取得了辉煌成就。
连云港市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连云港市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后发先至”和“打造标杆示范”作为精神动力、目标追求、行动指南,530万港城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务实奋进,推动连云港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十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1618.8亿元增长到3727.9亿元,连续跨越两个千亿大关,年均增速达9.7%,人均突破1万美元;

十年来,崛起了石化、冶金等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集聚壮大;

十年来,“一体两翼、一港四区”组合大港格局全面拉开,港口年货物吞吐量从1.9亿吨增长到2.8亿吨,集装箱运量突破500万标箱;

十年来,城市建成区面积从246平方公里拓展到31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53.8%提高到63.6%,先后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十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从24342元、9589元增长到39862元、21373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二)连云港市工业经济步入厚积薄发加速跨越快车道

“数”说非凡十年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作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连云港市委市政府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工业经济的各项工作部署,大力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核心战略,工业经济实现了大投入、大提升、大突破,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步入了厚积薄发、加速跨越的快车道。
连云港市工业经济步入厚积薄发加速跨越快车道
十年来,连云港市着力做大工业总量,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21年,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36.5亿元,工业应税销售突破4000亿元,达到4038.8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998.18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1、1.2和1.5倍。工业用电总量13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增幅居全省第6。全市30强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411.8亿元,是2012年的1.5倍,同比增长29.5%,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6.3%。
(三)连云港市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

“数”说非凡十年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将就业作为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坚决扛起稳就业保就业政治责任,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组合拳,落实落细各项政策措施,全市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成为民生改善的坚实基础、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连云港市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城镇新增就业年均增长保持在7万人以上,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4.3万人。紧密结合经济发展,在培育新兴产业的过程中,深挖第一产业就业潜力,稳步推进第二产业就业提升,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就业,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从“十二五”期末的31.5:32.2:36.3调整为27.7:30.6:41.7,第三产业就业占比达到40%以上,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就业结构优化与就业规模扩大保持同步。
(四)连全市金融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数”说非凡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金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对标对表“两争一前列”要求,聚焦“后发先至”目标任务,紧扣“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金融产业自身发展”两条主线,踔厉奋发、锐意进取,全市金融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全市金融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2021年,连云港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61.2亿元,是2012年底的4倍,占GDP比重由2012年的4.12% 提高到 7.01%,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由2012年 263 亿元增长到1310 亿元。2022年6月末,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47亿元,同比增长9.9%,增速高于GDP增速9.8个百分点,占GDP比重8.46%,拉动全市GDP增长0.8个百分点,成为支撑全市经济恢复发展的主要力量;新增社会融资规模823.82亿元,较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资金需求。全市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5449.73亿元,是2012年底的3.5倍;各项贷款余额5830.63亿元,是2012年底的4.5倍。
(五)全市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数”说非凡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连云港作为苏北首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位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全市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全市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88.17亿元,是2012年的3.9倍;占GDP比重达2.37%,连续三年苏北第1,较2012年提高1.08个百分点,涨幅高于全国0.55个百分点、全省0.43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3%,较2012年提高10.8个百分点,涨幅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全省1.2个百分点。创新型城市最新排名列全国第54位;国家高新区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督查表彰激励,最新排名列全国第66位,创历史新高。累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8项、省科学技术奖90项,其中,碳纤维领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医药行业产生了首位本土院士,也是全省首位非公企业家院士。
(六)人才发展势头愈发强劲

“数”说非凡十年

十八大以来,连云港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中央及省市委部署要求,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人才发展势头愈发强劲。
人才发展势头愈发强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让各类人才拥有人尽其才的成就感、生活惬意的幸福感、备受礼遇的荣誉感、吾心安处的归属感,努力将连云港打造成为人才发展福地、产才融合高地。

截止到2021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89万人,较“十二五”末增加18万人;
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达1.47万人,位居苏北五市之首;自主申报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数位居苏北前列;

先后出台“人才20条”、园区人才“十个一工程”、惠才强企“八条措施”等政策文件,打造了全链条支持的“1+N”人才政策体系。今年,我市发布“1+6”人才政策,进一步提高普惠性支持标准,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2.0版人才新政,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注入了更强动力。

深入推进产才融合,全市10条产业链重点企业中,市级以上人才工程入选者占比超80%,全市上市企业全部为市级以上人才工程入选者创办企业,产业集聚人才、人才引领发展已成为全市上下的鲜明共识。

着眼人才所需所盼,将居、业、学、医各项服务打包集成,一网通办、一帮到底,市级人才专项资金由2017年2000万元提高至2022年的1.4亿元,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更加完备。
(七)对外开放取得新的飞跃

“数”说非凡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连云港市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事业迈上新的台阶,对外开放取得新的飞跃,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外开放取得新的飞跃
2012年至2021年,连云港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从51亿美元发展到144.9亿美元,大步跨越百亿美元台阶,年平均增速超12%。2021年,连云港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出口占全市比重为28.3%,较2012年提升4个百分点;新兴市场进出口占全市比重为56.2%,较2012年提升9.8个百分点。2021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全市比重、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全市比重分别较2012年提升超20个百分点;连云港市现有外资企业750家,2021年外资企业销售(营业)收入859亿元,纳税总额49亿元,较十年前分别增长80%和44%,吸纳就业超4万人。
(八)打造“一带一路”标杆示范

“数”说非凡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后,连云港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的指示要求,全力放大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枢纽通道优势,聚力为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国际经贸合作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物流服务。
打造“一带一路”标杆示范
近十年来,连云港港新增泊位34个(其中15个内河泊位),新增设计能力5041万吨。沿陆桥开通20条海铁联运通道,布局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喀什4个过境口岸,开通中亚五国、中吉乌、中土、中俄、中欧、中蒙6条国际班列线路,实现对中亚地区主要站点的全覆盖,累计开行班列近3600列,今年前7个月开行456列、增幅30.5%。中哈物流基地投产至今累计完成运量156.2万标箱,今年前7个月达到15.1万标箱、增幅24.5%;霍尔果斯无水港过境换装量15.9万标箱、增幅6.4%。
(九)交出高颜值生态答卷

“数”说非凡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连云港市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交出了一份高颜值生态答卷。
交出高颜值生态答卷
2013-2021年,连云港市经济总量增加了108.9%,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削减了31.6%、25.8%、34.4%、32.2%,全市PM2.5年均浓度从6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32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从66.3%提升至83.8%,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全市新建污水管网1800多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9万立方米/天,实现13个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污水集中处理;完成城市建成区30条黑臭水体整治,市级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2021年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达88.7%,为沿海三市最优。2021年我市获得省政府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社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达到94.5%。
(十)奋力书写绿色港城新篇章

“数”说非凡十年

十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将国土绿化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深入贯彻科学绿化理念,奋力书写绿色港城新篇章。
奋力书写绿色港城新篇章
目前,连云港市林地总面积226.39万亩,林木覆盖率27.4%,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工作,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95.7万亩,其中成片造林90.8万亩,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造6.4万亩,封山育林15.0万亩。建成省级绿美村庄571个、全国生态文化村2个,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重点打造生态旅游、林下经济、苗木花卉、商品用材林、经济林果等五大产业工程,林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150.6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51.1亿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