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江苏连云港:绿色发展添“红利” 丰收路上果飘香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又是一年丰收季。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石桥镇、城西镇,猕猴桃挂满枝头、火龙果摇曳生姿,香甜的气息随风而至,到处都呈现出一片丰收的喜人景象。
实践探索 谋求生态经济“双丰收”
“这荒山摇身一变成了‘莓果山’,从前没有人要的土地,如今都视若珍宝。”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蓝莓种植大户熊正民看着满山即将成熟的蓝莓果树感慨道。近年来,黑林镇始终坚持“生态立镇”,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投入近亿元资金对2万多亩荒山进行综合改造,将土地资源转化为发展经济、富民增收的“强引擎”。如今,昔日的荒山遍植“生态经济林”,变成了拉动百姓增收的“幸福山”。
赣榆区黑林镇党委书记谌廷纯介绍,通过生态方式种植的果品一亩有数万的纯收入,把“生态”刻在心间,也撑起了果农的“钱袋子”。2011年,江苏沃田在富林村分两批流转山荒地2000余亩,打造蓝莓高效种植基地,黑林镇乘势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村民发展特色水果种植。如今,黑林镇已建成以蓝莓、猕猴桃种植为主的水果园区3万余亩;集中建成蓝莓全产业链,强力推动三产融合;黑林镇依托特色林果产业年创利税4000万元,带动3000多农户种植蓝莓,全镇农民收入年增加1.1亿元,切实带动本地农民走上乡村致富路。
培育产业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赣榆区石桥镇位于北纬35°,气候条件适宜、土壤条件独特、水源条件丰富,属于全球最适宜水果生长的宝地。 近年来,石桥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理优势,确立了“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发展思路,把石桥镇打造成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农业小镇。“石桥黄桃”成功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赣榆林果产业的鲜亮“名片”。如今,“石桥黄桃”已经从最初的几百亩发展到2.5万亩,成为省内镇域种植面积最大的黄桃园。
石桥镇调优产业结构,探索发展集中连片、规模高效的新兴产业经营模式,启动黄桃冷链加工项目,规划建设集黄桃种植培育、深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科技强农公共服务平台。培育特色林果产业,让农民看到“富口袋”的希望,让乡村振兴“新活力”惠及寻常百姓家。如今,赣榆区石桥镇黄桃种植保护区域覆盖23个行政村,形成“一园四区”的发展格局,亩产值达万元以上,成为石桥镇打造特色农业、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技术赋能 蹚出特色种植“新路子”
走进赣榆区城西镇“玉龙家庭农场”火龙果种植园,一排排像仙人掌的植物立在田垄上,一个个火红色的果实在枝头摇曳,红绿相映成趣,闪着诱人的光泽。如果不是门牌显示城西镇,那浓郁的热带风情使人仿佛置身于南方的热带水果园中。进入园内,目光所及之处正是农场主人庞作强带领工人在园里忙着采摘火龙果。“我们的火龙果长到十分成熟才开始采摘,口感甜而不腻,爽口多汁,一经上市就受到顾客欢迎。”庞作强言语中透着喜悦。
2013年开始,庞作强从广东朋友那里学来火龙果种植技术,通过长期钻研和探索实践,种植火龙果已是行家里手。他说,火龙果收获期很长,从每年6月份进入收获期,可以一直持续到春节,亩产可达到4000斤左右,每亩收益是原来种植草莓的几倍。为进一步扩大火龙果种植效应,城西镇大力发展特色种植、水果采摘产业,引导土地种植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种植特色林果的农户享受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镇里安排专人进行“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共同打造特色种植产业园,让城西镇特色瓜果“走出去”。
从荒山到果园,赣榆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蝶变,大力发展林果产业,用绿色生态发展惠农产业,撬动农产品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助力广大农村迈入乡村振兴加速发展的“快车”道,让百姓享受着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态“红利”。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