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亩产近570公斤!盐碱地里飘出“稻花香”
25日,在市农科院耐盐植物试验基地,市县级农业农村部门专家对耐盐碱水稻品种进行收获测产。经测评,“连鉴12号”水稻品种在土壤为千分之五左右、灌溉水为千分之三左右的盐碱地上,取得了每亩564.85公斤的水稻产量。
在青口盐场的市农科院耐盐植物试验基地,测产专家拿着卷尺测量地块面积。测量完毕,市农科院工作人员用镰刀把水稻材料收割成几堆,然后进行现场脱粒测产。据了解,这次测产的连鉴12号种植试验田土壤初期含盐量是千分之五,水稻材料全生育期灌溉盐度千分之三的咸水。今年5月初播种,6月中旬插秧,10月中旬进入完熟期,接下来将对其相关性状、抗性及丰产性进行考察,进一步扩大示范范围。博士、市农科院水稻研究室副主任刘艳告诉记者,连鉴12号它是今年进入国家耐盐碱区试试验第二年,稻瘟病抗性是中抗的水平,并且它的米质达二级,这是表现非常突出的一个品种。对于我们已经选育出的耐盐碱水稻品种盐田育3号、4号,我们今年也在沿海地区一些农场进行了大面积的布点、展示示范。
作为沿海城市,我市盐碱滩涂面积较大。目前,全市可供开垦种植含盐量在千分之三左右的中度盐碱田块面积大概在3.05万亩左右。据现场测产专家介绍,此次测产的两个水稻材料非常具有代表性,从测产结果来看,粳稻的生产水平已经基本接近了大田常规种植的水稻产量水平。市农作物技术指导站站长、推广研究员胡曙鋆介绍,市农科院这两年围绕耐盐水稻主要做了,一个是耐盐水稻品种的筛选和耐盐水稻品种的选育这两块工作。从目前来看,已经基本上初见成效。为我们连云港市下一步在中度盐碱的田块,提高水稻的种植生产水平提供了科技的支撑。下一步,我们全市推广部门将进一步扩大推广种植耐盐水稻的品种,以提高实现藏粮于技和藏粮于地。
地处黄海之滨的江苏连云港有不少盐碱沿海滩涂。近年来,当地选育了多个耐盐碱水稻品种,在沿海滩涂上推广种植。目前,连云港市有9个耐盐碱水稻新品系陆续进入国家、省级各类水稻区域试验。今年,江苏连云港加大农业设施投入,新启用的自动化育秧基地让水稻生产变得更高效。
据了解,育秧中心10条流水线一天制作的秧苗盘可以满足2000亩水田的机插用秧量,每年能节约近20%的水稻种植劳动力。自动化育秧手段可大幅缩短育秧时间,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率,优质秧苗育苗率较传统育秧方式提高40%—50%,将有助于今年当地水稻增收增产。
据专家测算,我国有近15亿亩的盐碱地,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其中,近十分之一的盐碱地,也就是近1.5亿亩具有开发利用的潜力。
我国盐碱土分布区是根据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变化决定的,分为滨海盐渍区、黄淮海平原盐渍区、荒漠及荒漠草原盐渍区、草原盐渍区四个大类型。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李银心:这部分土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除了对现有农作物的改造,以及耕作措施和栽培方式的改进之外,我们大部分时候是考虑提高现有农作物的耐盐性,所以(盐碱地)如果能真正用起来的话,对于解决我们的口粮问题是非常有战略意义的。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发布的数据,在全球范围内,盐碱地总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大约占世界盐碱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
专家表示,除了水稻,我国还有不少耐盐碱农作物。目前,农业科学家正致力提高农作物的耐盐碱性,未来耐盐碱作物大有可为。
目前全国推广种植海水稻的盐碱地类型,有东北苏打冻土盐碱地、环渤海盐碱地、西北干旱半干旱盐碱地、滨海小流域类型盐碱地、东南沿海新生盐碱地,以及中部退化耕地次生盐碱地。这些地方,也能种植其他耐盐碱农作物。
在盐碱地上种水稻,通过长期排盐,对盐碱地具有改良作用,这样就能够实现把盐碱地逐步变成良田的目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