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赣榆:喜闹元宵其乐“龙龙” 万家灯火齐乐“宵”遥

2024-02-24 11:14:08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幸福赣榆人这一天欢聚一堂、共庆佳节。

文化馆内闹元宵 节目“热辣滚烫”兴致高

“乐器演奏”“舞蹈表演”“歌曲演唱”“猜灯谜”……等活动在古色古香的赣榆文化馆内“热辣滚烫”起来!

 

“今年回老家过年,赣榆也变得让我不认识了,走到哪里都有浓浓的节日氛围,过年去了美小村,咱们老家也有咱们自己的‘乡音演唱会’,哈哈哈,也学着年轻人看了一床演唱会。今天看到文化馆有元宵节目,又来捧场了”。现场一位拿着手机兴致勃勃录制视频的大爷激动地说道。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欢乐”是元宵节的主色调,观看节目的群众对环绕文化馆内的“灯谜”十分感兴趣,“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谜底是什么呢?“是不是只三江、五湖啊?”“谜底说是四个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现场的谜语。

“灯如昼,人如蚁,总为赏元宵”。元为首,宵为夜,有通宵达旦之意,代表着阖家团圆,日子越过越红火。夜幕降临,一盏盏明媚花灯映入眼帘,色彩斑斓、形态各异,古典、国潮、萌趣……总有一款俘获你的心。

当元宵撞进校园 “愉”教于乐花样妙

赏花灯、猜灯谜、磨面粉、吃汤圆……校园变身佳节庆祝现场,赣榆区中小学充分发挥校园宽阔的场地作用,元宵活动丰富多样、层出不穷,主打一个热闹喜庆为传统佳节增添了别样的趣味。

巧手做花灯。灯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烘托出节日的喜庆气氛,还寄托了人们对健康、平安、长寿的美好期盼。赣榆区委网信办网络文明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巧手做花灯。制作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审美水平,还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孩子们将自己亲手制作的灯笼挂在校园里,在欢笑中合影留念,记录下这难忘的时刻。

趣味猜灯谜。“有时候,圆又圆。有时候,弯又弯。有时候晚上出来了,有时候晚上看不见。”现场孩子们异口同声说道“月亮”。元宵佳节,猜灯谜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志愿者们精心挑选了多条灯谜,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经典谜语悬挂在红灯笼上供孩子们竞猜。大家有的与身旁的朋友热切讨论,有的自己在手里不停地比划、沉思,大朋友、小朋友们纷纷开动脑筋、各显“神通”,积极竞猜、趣味无穷。

沉浸式做汤圆。“大家快来包汤圆啦!”孩子们卷起袖子,分组用小石磨磨面粉,准备好所需材料后,他们取一小块面团放在手心,用小拇指压出一个小窟窿,再轻轻放上一点馅,然后把面团向中间捏紧,再放在手心搓一搓,一个汤圆就完成了。孩子们边包边聊有关元宵节的各种习俗,小小的汤圆承载着对新年大大的祝福。

“自己做的汤圆真香!”“我猜中了五条灯谜。”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交流活动中的收获和趣闻,现场气氛高涨,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人的元宵节里充满着极致浪漫气息;“千家春不夜,万里月连宵”。元宵佳节文化盛宴一场场呈现,满怀对年味儿的眷恋,满载春天的希望,在萦绕在“烟火气”的回忆中,在齐乐“宵”遥的节日氛围里,赣榆人民默默积聚能量、整装再出发,奔赴如灯火般璀璨岁月的下一站!


(曹莹、赣榆区文化馆、赣榆区石桥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