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云港东海县:机械化+智能化“以用促禁” 推进秸秆“变废为宝”

2024-06-18 17:44:17

风吹麦田千重浪,又到一年“三夏”时。近日,东海县大力推进秸秆机械化打捆离田,拓展秸秆综合利用渠道,让秸秆从垃圾变成资源、从废物变为宝物,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

机械化打捆秸秆离田 实现“以用促禁”

房山镇邱庄村的4000亩小麦收获已过大半,刚刚经历了丰收的大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金色外衣。一台台秸秆打包机穿梭于田间,所过之处,散落的秸秆都被收集起来,打包压缩成一个个秸秆捆,堆放在地里等待收运。而在附近的草场上,运输平板车正源源不断地将附近村庄的秸秆捆运到这里。抓机驾驶员娴熟地操作着机器,不到两分钟,就将车上的草捆搬运一空。而下一辆运输车早已在此等候。

图片

为了不影响夏种工作,邱庄村的收割和打捆作业同步进行,40台收割机和8台打捆机同时作业,每天处理草捆1200吨,确保草捆当天转运不过夜。邱庄村党支部书记陈文林介绍,这个草场是三个村一起使用,邱庄村、贺村和瓦基村,三个村所有的秸秆全部集中堆放,为节省土地,一起打包运走。

“现在科技发达了,俺们老百姓原来每到夏收就犯愁的小麦秸秆,现在通过多种机器同时作业,既深翻了耕地,改良了结构,还增加了土壤肥力,真是给俺们省了不少心。”邱庄村一位村民感叹道。

据了解,打包后的秸秆将被销往生物质发电厂或者饲料加工厂,不仅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也增加了农民的额外收入,实现了从废弃物到资源的华丽转身,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智能化犁耕深翻还田 提升耕地质量

在陆湖村的小麦田里,“反转耙”旋耕机在田里来回穿梭,犁耕深翻后,被切碎的小麦秸秆留茬被翻转而被深深埋入泥土下层,露出肥沃的土壤。据了解,为方便秸秆粉碎以后全部还田,在小麦收获的时候,联合收割机要安装秸秆粉碎装置,留茬径不高于10厘米。

图片

近年来,东海县为实现机械化还田,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积极组织大型农用机械进行土地深翻深耕作业,收割机内全部安装北斗导航终端和智能检测系统,利用智能化作业,减少人力和物力。采用“反转耙"旋耕机深耕,深度不少于 25厘米;收割后切碎的低茬秸秆和留茬全部“淹”进了土层,以便于后期的播种、填压、开沟、灌水。

“秸秆犁耕深翻还田的深度保证在25厘米以上,可以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提高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和含水量,促进后茬作物的根系发育,增加根系吸收,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我们所有的犁耕深翻机上全部安装北斗终端和智能监测设备,实行农机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东海县农业农村局农机发展和监督管理科科长孙龙介绍。

图片

据了解,犁耕深翻还田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做好秸秆还田工作,东海县加快农业新机具推广,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应,引导农民机手购置大马力拖拉机以及配套秸秆还田机械,结合本地作物品种、茬口布局、土壤性状、农田水利设施等特点,因地制宜完善作业标准和技术路线,提升秸秆还田效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