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在身边】致敬道德模范!他们,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11月5日,中央文明委在北京隆重表彰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来自江苏的周维忠、糜林、邱海波等3人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马善民、许鹏、杨晓君、李爱云、陆旭东、张景宏、沈亚秋等7人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我真的觉得我做的就是一件小事。”朴实的周维忠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说,他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一名普通电力工人,只是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力所能及地帮了一把。“对我来说,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是一种肯定,更是一份责任。我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多为民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句“可以享受国家用电减免政策”的爱心“谎言”,周维忠一说就是23年。身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仪征市供电分公司基层员工,他不计付出和回报,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做事。
1998年夏天,他来到一户唐姓村民家中催缴拖欠的电费,看到唐家房屋破漏,老母亲双目失明,老婆、儿子都是智障患者,他便说政府出台了“电费减免政策”,默默代唐家缴清每月可以免费用电15千瓦时之外的电费。从此,他又陆续帮扶了村里15户孤困家庭,帮他们买米买肉、看病买药、洗澡擦身、修缮房屋,送去物质关爱和精神慰藉,并为3位孤寡老人送去临终关怀。
周维忠的抽屉里有150多本银行存折,都是村民们托他保管并代为存钱、代缴电费的,每一本都是一份信赖。他还带领党员服务队修危桥、装路灯、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点点滴滴,情暖千家万户。
整个2020年,邱海波有210天在“抗疫前线中的前线”冲锋陷阵。邱海波是东南大学副校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33年如一日,长期坚守在重症临床一线,精心救治患者、倾情培育人才、推动我国重症医学学科创新发展,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始终战斗在抗疫前线,以精湛医术、无畏担当生动践行了伟大抗疫精神。
“ICU医生是为重症患者而生的,重症患者在哪,我就应该在哪。”这是邱海波的坚定誓言。在非典、H7N9禽流感、汶川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中,不顾个人安危战斗在第一线。
2021年,邱海波又多次闻令而动,出征辽宁、云南等地指导抗疫。今年7月,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在南京出现,邱海波从云南紧急返宁,指导江苏医疗救治工作,继而又奔赴扬州,担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江苏工作组扬州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指导医疗救治工作。9月19日,他赶往福建抗疫,直到9月30日才返回南京。还没休息几天,10月20日,邱海波又赶赴甘肃,至今仍奋战在抗疫一线。
邱海波的妻子赵健
所以,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是他的妻子赵健代他赴京领奖,同为医务工作者,对于丈夫,她偶有小抱怨,但更多的是支持,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她说,“丈夫是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他的职业宗旨,医生这个职业是很崇高的,作为家属,我为他感到骄傲。”
糜林生前系镇江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在他57年的生命中,至少有33年是扎在田野里的,作为农业果树专家,他践行“为农民服务一辈子”的诺言,走进中西部地区4个省份、20多个县,累计培训农民16万多人次,帮助农民增收10多亿元。
糜林生前指导重庆万州农民种葡萄
上世纪80年代,镇江农业仍然以大田作物为主,灌溉成本高,农民生活贫困,糜林团队先后为镇江茅山老区农民引进了猕猴桃、大樱桃、蓝莓、杨梅等十几个品类。哪个地方穷,他就往哪里跑。汶川地震发生后,糜林作为江苏援助汶川重建队伍项目组长,先后28次往返于江苏和四川,推动建成“绵竹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他曾将最新草莓品种和种植技术带到重庆铜梁太平镇,带动当地农民种植草莓2000多亩,平均每亩增收3万余元;到贵州省沿河县向农民传授果树种植技术,三天三夜跑了17个自然村,睡眠不足10小时。2020年2月,糜林因病逝世。
“父亲说,他是农民家的孩子,看多了农民的苦,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很自然,农民需要什么,他就研究什么。”女儿糜蓉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说,这就是父亲的初心和坚守。她感谢大家对父亲短暂一生的充分认可,她为父亲骄傲,将以父亲和所有的道德模范为榜样,做美德的践行者,做幸福生活的开创者。
糜林的女儿糜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