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水稻育秧 让农业生产更高效
(点击图片购票)
日前,我市第一座循环运动立体式水稻育秧大棚在海州区正式启用。技术人员加紧进行设备调试和育秧试验,为即将开始的水稻智慧化育秧做好准备。那么,水稻智慧化育秧又有哪些神奇之处呢?
海州区农发集团粮食绿色产业一体化生产基地,位于我身后的是粮食生产基地中的育秧工厂,该厂区占地14.6亩,总投资2000万元。主要包括立体化育秧温室和钢结构生产车间,配备全自动机械化育秧生产线3条,暗化催芽室1000,运动循环式苗床10套,室外露天育秧场地300亩及运秧天车。
走进位于海州区新坝镇的水稻育秧工厂,记者来到棚内查看试验稻种发芽情况。育秧工厂将精选好的籽种进行浸种催芽处理后,进入3条全自动机械化生产线,上盘、播种、喷水等环节,全程实现机械化,一小时可以生产2400盘秧苗。灵活的机械臂将水稻秧苗运至固定场所,进行2天的暗化处理,待秧苗培育到一定程度后,再通过运秧天车输送到晾秧场。
江苏海州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连云港益之农农业公司总经理王彬介绍,依托工厂内高速高效育秧生产线、工厂外大田天车运秧、摆盘,大大减少人员投入,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有力保障了大田用秧需求,在农忙时期保生产、抢农时、促高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循环运动式苗床通过高低错落的层架方式,增加了单位面积秧盘的摆放数量,减少用地和人工管理,土地利用率能够提高 4-5 倍。
水稻育秧工厂配套的智能物联网控制系统,根据环境参数,对温室的天窗、风机湿帘等设备进行综合调控,实现秧盘接收的光、热、水均匀适度,提高了秧苗标准化程度。
江苏海州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连云港益之农农业公司总经理王彬介绍,常规粳稻育秧周期从传统方式的25天缩短至18天,秧苗的出芽率、存活率都有显著提高,人工成本节省50%以上,有力推动水稻秧苗生产专业化、集中化、规模化。
编辑丨王婷婷
初审丨徐蓓蓓
复审丨段潇
终审丨刘超
来源丨融媒体新闻中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