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智”向“新”向“绿”: 新质生产力的“连云港具象”
2024年,是连云港市被列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连云港如何运用新质生产力赋能增效,推动能级提升?放到具体的产业场景中,数智化赋能中医药产业,“核”新科技勇当“碳路先锋”,陆海统筹发展港口迎来智能转身,都是新质生产力的具象体现。
康缘药业的数字化提取精制工厂,一边是容纳4吨液体的巨型药罐正在熬制中药材,另一边则是现代渗漉装置里的药材正在通过一道道程序反复渗漉、循环提取。早在2010年,康缘药业便开启了中药生产智能化的创新工作,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优势,创立“中药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生产线繁重的手工操作转变为机器自动化生产,实现了从药材的来源到药品的生产、运输,每一个环节的可溯源和数据化管理。
核能是清洁、低碳、可靠、高效的能源。除了发电,江苏核电还摸石过河,探索核能的更多利用。从高空俯瞰,在田湾核电站和徐圩化工园区之间,一条23.36千米长的管道,由核能生产出的蒸汽正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石化产业基地。据了解,项目利用田湾核电3、4号机组的主蒸汽作为热源,可通过新建的蒸汽管道为附近园区工业生产提供稳定可靠的蒸汽供应,每年供汽量可达480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二氧化硫184吨、氮氧化物263吨,相当于新增植树造林面积2900公顷,可每年为石化产业基地节省70多万吨碳排放指标。
在连云港港,继2022年8月我国首艘海上纯电动拖船“云港电拖一号”投入运营,由我国自主建造的5400马力纯电拖轮“云港电拖二号”已顺利运行半年多,这是目前国内马力最大的纯电动拖轮,可实现对传统大功率燃油港作拖轮的完全替代。“云港电拖二号”轮主要用于在连云港水域协助船舶靠离码头,可进行顶推和拖曳等作业动作,它采用6kV高压充电,不到3小时就快充充满电,动力电池容量满足1-2天的工作需要,具有零排放、无污染、低噪音、能耗少等优势。
《连云港新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