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高温津贴,你拿到了吗?
三伏天以后,本周港城也进入了高温烧烤模式,最高气温达到了35度,在这样的天气下从事户外工作真的是非常辛苦。高温津贴,就是专门针对在高温下工作的劳动者的一种特殊工资性补偿。那么,劳动者对于高温津贴是否了解?高温津贴的发放情况又如何呢?一起来看记者调查。

下午3点,正是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环卫工人张师傅正在市区市化路进行路面保洁。在烈日的炙烤下,不一会的功夫,张师傅的衣服就被汗水浸湿了。张师傅说,他每天中午1点就开始出来清扫,要一直干到晚上9点。
环卫工人 张师傅:
每年夏季都发高温津贴,直接打在工资里。每个月发300元,连发四个月的,6月、7月、8月、9月。除了这个,还有绿豆汤、白糖进行降温。
张师傅说,在夏季工作虽然辛苦,但是能享受到高温津贴,他觉得还是挺贴心的。在烈日下,还有一群人非常忙碌,穿梭于大街小巷,他们就是外卖配送员。高温天气催生出的“懒人经济”使得外卖市场越发火热,一天送上几十单对多数外卖配送员来说,已是这个季节的平常事,而记者调查发现,面对高温的炙烤,有些外卖配送员却无法享受到高温津贴。
美团外卖员 小张:
我是干兼职的,我没有这些东西。我朋友干全职的,他有冰镇饮料和西瓜,还有高温津贴。
在小张看来,不管是全职外卖员还是兼职外卖员,都是顶着太阳在外面跑,而他却无法拿到高温津贴,让他有些难以理解。而在快递行业内,高温津贴的发放情况也不尽如人意。
中通快递员 卢师傅:
我们没有发放高温津贴,但是有时候我们公司会规定,中午一两点钟也是最热的时候,要避开这个高温,有时候老板也会给我们发一些雪糕降降暑。
记者还走访了一些小工地和临时施工现场,面对记者提到的高温津贴,许多工人一头雾水,表示从来没听说过,也不知道跟谁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工地上的建筑工人没能够享受到高温津贴待遇。另外,像快递员、美团外卖员这样的室外高温作业人员,虽然有收到高温津贴的,但是很多人对于高温津贴的具体发放数额标准并不是十分清楚。那么,没有领到高温津贴的劳动者,有多少人会选择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市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又是怎样的呢?
记者从海州区劳动监察大队了解到,去年海州区劳动监察大队共接到有关高温津贴的举报投诉案例8起,今年入夏以来,海州区劳动监察大队还没有接到相关投诉案例。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些从事户外高温作业的劳动者,他们对于高温津贴的发放人群以及发放标准不太了解,而且一些劳动者因为担心丢了工作,即使没有按规定领到高温津贴,也没有因此和用人单位计较。那么,哪些人群可以领到高温津贴?我市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又是怎样的呢?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处处长 赵立彦: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度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摄氏度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从去年开始,高温津贴的标准是每月300元,发放时间是每年的6、7、8、9,一共四个月。
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只要用人单位安排了高温作业,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单位的劳动者都可依法享受高温津贴。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处处长 赵立彦:
用人单位不得因为发放高温津贴而降低劳动者工资,用人单位提供的防暑降温饮料、药品等劳动保护用品费用不得冲抵高温津贴。
那么,如果从事户外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没有领到高温津贴,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处处长 赵立彦:
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的,劳动者可以向人社部门进行投诉,或者申请调解、仲裁或者提起诉讼。
为加强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保护工作,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近期,海州区劳动监察大队将对多家企业的高温津贴发放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如果发现企业没有按照规定依法发放高温津贴,劳动监察部门将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劳动监察部门将对企业进行处罚。
小编有话说
高温津贴这笔钱虽然不算太多,却是劳动者的一种权利。一方面,劳动者要提高自身劳动权益保护意识,另一方面,落实高温津贴应该多部门通力合作、多管齐下、有效监督,坚决加大对拒不发放高温津贴的用人单位的处罚力度,这样才能让高温津贴 “落地”,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港城365》记者报道)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