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安部部长签署命令 我市民警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2019-08-18 10:00:00

近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赵克志签署命令,给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一支队等14个集体记集体一等功,授予(追授)陈强等7名同志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其中连云港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警务技术四级主任张双印光荣上榜。



张双印:沉睡指纹的“唤醒者”


【个人档案】张双印,男,1983年1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 2004年8月参加工作,现为连云港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技术大队警务技术四级主任、公安部刑事技术特长专家、省公安厅刑侦专家组成员。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2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8次,荣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公安百佳刑警、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最美警察等荣誉称号。



      一枚小小的指纹,只有1厘米大小,却充满奥秘和玄机。在浩瀚的指纹库中比对现场指纹,就像是大海捞针,在常人看来枯燥乏味。然而,张双印却靠着坚韧与细致,从一枚枚残缺的指纹中找出真凶,演绎出一个个传奇故事。

理想信念的“追随者”

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天生注定,张双印这个名字仿佛注定属于他的主人,指纹即手印,足迹可称为足印,两者结合不就是双印吗?“双印”这个名字与他的工作性质竟是如此的吻合在一起。忙碌,让他忘记了自己的爱好,他就象一个登山者,一步一个脚印的不断向高峰攀登,忘却了留意身边的风景,继续沉迷于他的“指纹世界”。
在江苏警官学院读书时就对指纹学十分痴迷的张双印,2004年8月从痕迹检验专业毕业后,主动要求到东海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的技术中队搞指纹研究。老民警们很快发现,这个总留小平头、一脸娃娃相的小伙子,似乎天生就是干指纹研究的。他每天勘查回来后整理指纹,重复着指纹的扫描、编号、入库、找特征点、比对及核查工作,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几乎每天都是扎进枯燥的指纹纹路中,直到深夜。天长日久,他越干越有劲,工作越来越出色。
真正让他切身感受到指纹对于破案的神奇和成就感的,是他工作8个月后的那起案件。2005年4月12日上午,当地居民刘老太家被盗。刘老太流着泪对勘查现场的张双印说,被盗的那些金手饰都是祖上留的,她准备给小儿子娶媳妇用的。你可一定查仔细了,帮我追回来啊。看到刘老太悲痛的神情和期盼的眼神,他心中感到沉甸甸的。
在刘老太家勘完现场,他一头扎进指纹库,对现场提取的一枚残缺指纹反复比对,4小时后,午饭都忘记吃的他终于锁定有盗窃前科的肖某,民警当天将肖某抓获。由于案件被快速侦破,民警不仅将还未转移的刘老太的金手饰追回,还连带破获了其他盗窃案10余起。也从那天起,如何从一枚枚残缺的指纹中找出真凶,成为张双印十分关注的课题。

屡破大案的“工作狂”

实战使张双印打破常规,他在工作中走出了指纹比对的新路子。市公安局刑警支队的老领导曾介绍说:“张双印在比对时不光要比对系统给出的前10枚近似指纹,还要比对后面近似度稍微差点的。通常,别人对比30枚就差不多了,但张双印总心存忐忑,万一在后面的40枚或50枚里找到呢?于是,他会比对上50枚,甚至100枚。”
“如果说指纹破案好比是开锁,那么尽心、细心、恒心就是最好的钥匙,把细节做到极致,就找到了开锁的秘诀。”这是张双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所以不论现场多危险,多血腥,他都愿意下细功夫,不愿错过任何的蛛丝马迹。凭着尽心、细心、恒心,他曾在短短半年中,相继拿下“2006. 6.30”特大盗窃案,“2006.12.7”杀人抢劫案,“2008.5.29”系列抢劫案,连云港“8.5”杀人案,“2009.4.22”系列强奸、抢劫案等一大批重特大案件。
2014年9月26日,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下车乡房某某一家三口被杀死在家中,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影响。案发后,市县公安机关技术人员在省厅和市局指挥下进行现场勘查,提取到犯罪嫌疑人移动过的多个物品。当日晚23时许,张双印通过痕迹检验处理,在被移动的多个物品上成功提取到犯罪指纹,在案发14小时后成功比中嫌疑人戴某某指纹,并最终突破该案。
2016年5月7日晚,对他而言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从景区“1998.7.6”杀害两人的命案现场提取到的一枚疑难嫌疑指纹就放在办公桌上,他一个人静下心来,再一次对该案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运用特征编辑技战法,对每一个细节特征点进行重新定位,集中区域标注,反复提交比对,终于在凌晨锁定犯罪嫌疑人车某某。没多久,这名作案后藏匿18年的元凶终落入了法网。
2016年,公安部五局组织开展了疑难命案积案攻坚行动,对甘肃白银“8·05”系列强奸残害妇女案等9起积案直接组织侦办。2016年7月27日,公安部在前期召开命案积案攻坚指纹专家分析研究会的基础上,从全国14个省份抽调了33名指纹专家和比对骨干开展集中比对工作,第五专家组组长张双印同志通过指纹编辑在相关案件侦破中发挥重大作用,受到公安部通报表彰。


疑难指纹的“拓荒人”

在日常工作中,拿着一枚嫌疑指纹到样本库中比对,系统通常按相似程度,给出100枚近似指纹。但是“人的手指有血有肉,即便是同一个人,作案时不同的用力,不同的受力面,现场留下的指纹也不一样,变形非常普遍。”而指纹库中的样本也是在不同情况下采集录入的,也有残缺的,变形的,模糊的,系统未必能全部自动比中。
2004年3月,徐州沛县一名高二女生在家中被人杀害,现场指纹经多次比对没有结果,案件侦破陷入了困境。2010年1月7日,他从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中调出该案现场指纹,发现第二枚指纹右侧较为清晰完整,检索条件较好,但经仔细观察又发现,这枚指纹上原来标记的细节特征点位置有微小偏差。于是,他逐一进行修正,补上漏标注的细节特征点,重新发送查询比对,当即比中犯罪嫌疑人高某,一举破获了这起案件。
此后,随着侦破案件的增多,他也更加注重揣摩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脾性”,不断拓宽思路,创新方法,寻找手工操作与计算机比对的最佳结合点,又先后破获了“1988.3.29”常州市武进杀人案、“1993.1.28”南通任港杀人案等6起公安部督办案件,成为全省唯一比中公安部重点案件的技术人员。在侦查破案的实践中,他摸索总结出了“分区比对法”、“串案手工比对法”、“划区域比对法”等18种查档技战法和特征干预方法,称之为“张双印指纹工作法”,先后在全省、全国范围推广应用,先后培训技术民警4000余人,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在全国指纹领域产生重大深远影响和强烈共鸣,为推动指纹技术长远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在指纹研究及指纹破案上,已经取得许多成就的张双印没有丝毫的满足和骄傲,每天和工作室的成员一起完善指纹库,比对指纹,思考如何取得新的突破,目前他正在努力完成“张双印指纹工作法”计算机软件研发工作这一目标,力争把专家经验变成计算机软件,让更多的人了解使用,让更多的人成为行家里手,实现高比中率、高效能。


示范引领的“领头雁”

在工作中,张双印同志作为一名刑事技术人员,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业务水平高、技术过硬就高高在上,为了模范践行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的基本要求,他坚持与同事一起共同努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带头开展工作。
2010年,以他命名的“张双印工作室”成立,通过集中培训、建立机制、明确目标、量化考核等方式将工作室建设成为立足支队、覆盖全市、影响全省的指纹比对工作体系,进一步提升指纹比对工作服务实战的效能。在工作室的带动下,全市指纹破案取得了辉煌战果,近十年来,先后完成全市刑事技术人员轮值轮训62批82人,通过指纹查破案件1万余起,比中破获各类有影响刑事案件1000余起。连续11年通过指纹比对直接查破部省督办恶性凶杀案件30余起,通过会诊攻坚、指导研究、特征图谱绘制等协助破获各类命案40余起。在张双印的带动下,工作室技术破案人才层出不穷。
从警15年来,张双印从事的岗位一直都是指纹技术比对。他能始终牢记自己作为一名公安民警的神圣职责,始终恪守对人生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着,不论岗位多么平凡、工作多么普通,都把本职工作当作崇高的事业来追求,怀着对公安事业的无限热爱,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日常工作,矢志不渝地为推进公安事业发展出力流汗、尽责尽力,把岗位小天地变成演绎精彩人生的大舞台,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






来源:连云港警方


编辑:徐蓓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