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这些食物 孩子容易性早熟?
最近,有朋友转给我了这样一个帖子:
点开一看,哟,里面不但列举了儿童性早熟的危害,还特别强调了12大“催熟”食物的黑名单,其中包括有自磨豆浆、鸭脖,榴莲、燕窝,蟹黄等等,理由千奇百怪,关键词是“激素”、“催熟剂”、“燕窝酸”、“动物性腺”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式饮食的新花样、光污染、不良文化网络等影响导致孩子性早熟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不得不引起家长和社会的关注。
今天的《健康早八点》邀请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内分泌主任白华,做客直播间,带您共同关注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性早熟的概念
性早熟是指人体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过早启动性成熟过程的开关。医学界对这个“过早”的定义是,女孩早于8岁,男孩早于9岁,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这属于生理的问题。
性早熟是吃出来的吗?
孩子吃点动植物的“激素”、“动物性腺”就会性早熟,这个脑洞也太大了。
性早熟真不是吃出来的。
就拿“12种造成儿童性早熟的食物”一文来说吧。
先躺枪的是受家庭喜爱的豆浆。豆浆里含有一种叫大豆异黄酮的物质,它和人类的雌激素的结构类似。有些人可能会想当然地认为,既然大豆异黄酮和雌激素类似,那就可以产生雌激素类似的作用吧?
然而实际并非如此,目前没有科学证据认为日常饮用豆浆,会引发儿童性早熟,或者导致男性女性化。大豆异黄醇虽然和雌激素结构相似,但生物利用率和效应天差地别,日常喝那么点儿豆浆,可背不起性早熟的锅。
接下来就是家长平时就犹豫不决的“鱼子”、“蟹黄”。事实是,日常的摄入量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毕竟没人会把它们当饭吃。这么说吧,鸡蛋和鱼子其实都是动物的“卵”,怎么就没人说鸡蛋会引发性早熟?蟹黄、蟹膏是螃蟹的生殖腺,就算含有性激素,那也是螃蟹的性激素啊,和人类的性激素的结构大相径庭,不可能对人体产生生物效应。
最无辜的躺枪者莫过于肉类了。肉类是优质的蛋白质的来源,是维持孩子正常生长发育中的重要的营养素之一,当然不应该拒绝。做到合理均衡饮食,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均衡搭配,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跟窦娥一样冤的还有榴莲。榴莲的热量比一般水果较高,每100g可食部分热量大约为147千卡,脂肪含量约5.33%,含糖量约27%。但也仅此而已,怎么就惹上性早熟了?只要不暴饮暴食榴,享受榴莲美味有何不可?
“黑名单”上的确有一些是不推荐吃的食物,但并非是由于导致孩子性早熟而不推荐吃,而是因为其他健康原因。
燕窝。要说起来可真是槽点满满呢!首先,燕窝性价比极低,燕窝酸其实就是日常食物中很常见的唾液酸,例如鸡蛋里的含量就比燕窝高不少。燕窝营养价值明明普通却价格不菲,我们确定要交这“智商税”?其次它不环保,人家金丝燕的窝,人类为了一口吃的就把鸟儿的家给毁了……何必?
果汁。有些家长认为果汁美味又营养,喜欢给宝宝喝。其实这是个常见的认识误区,果汁里除了水分和少量维生素就只含有大量的糖,相对水果、果泥来说丢失了大量有价值的纤维素,只能算美味但营养价值并不高。给宝宝吃完整的水果或者果泥永远远优于果汁。
喝果汁很容易导致孩子摄入过多的糖分,而糖分过高则容易导致肥胖,肥胖有可能会增加性早熟的风险。但这并不说明果汁就是性早熟的直接诱因。
卤鸭脖。之所以不推荐吃,不是因为它可能有激素神马的,而是卤制的鸭脖有很高的含钠量,摄入过多的钠增加孩子肾脏负担,而不是性早熟。
儿童口服液这类保健品。别迷信任何“神奇”的药品和保健品,别迷信任何古怪的“养生”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求真的精神理念才真正呵护宝宝的健康。做到合理饮食、勤洗手、按时接种疫苗能保护孩子远离疾病。
药膳。目前没有一例中药或者中成药能通过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测试,以明证其有效性,还是不要拿孩子来当小白鼠了吧……
注意3点,预防儿童性早熟
1、避免接触外源性的雌激素和雄激素——例如避孕药和某些成人保健品
2、合理膳食、提倡运动——保持健康的身材(避免肥胖)
3、万一孩子过早出现第二性征发育的征兆,要及时就医,正规医治。
来源:fm102.1
编辑:张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