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 “疫”线战场上的铿锵玫瑰
2020-03-07 18:55:37
同时间赛跑、
与病魔较量。
在这场肺炎疫情阻击战中,
有一群人,
她们默默逆行,
N95口罩遮住了她们美丽的容貌,
却遮不住她们
坚韧、善良、顽强、拼搏的风采,
她们是
绽放在“疫”线战场上
最美的铿锵玫瑰。


小草也有坚韧情怀

樊荣
像小草一样默默无闻,却又像小草一样坚韧不拔,她是樊荣,是应急病区第二任护士长,是一名共产党员。在肺炎疫情的战场上,平时总是微笑寡言的她,主动请缨,挺身而出,带领着八名护士进入了战场。从进入阵地的那一刻,樊荣似乎从未停歇,管理物资配备、保障病人伙食、落实治疗护理、做好人员安排、进行上传下达、还要对病人解释、安抚……像不停旋转的陀螺,忙而有序地完善着各项流程。细致入微的她甚至连隔离病房门下的每一条缝隙,都会让后勤师傅做好密封,只为了给所有的医护人员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
临床数年的耳染目睹让她深切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她深知照顾患者需要护士更多细心、耐心与专业的呵护,需要护士不计回报的付出,才能换来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健康。每次照顾患者,她都温柔细心,虽然只露出两只眼睛,但病人们仍然能感受到她的笑意,温馨的场景、和谐的画面,让人倍感亲切。
每天早上第一个进病房的是她,最后一个出病房的还是她。即使再忙再累,她总是时刻心疼着她的战友们,宁愿自己苦点、累点,也要为大家考虑周全。每当大家都在午休时,她总是穿着笨重的隔离服,悄悄进入隔离病区,把库房从头到尾整理一遍。对于是否害怕自己被感染,她已经忙到完全没有时间想这些,从一大早忙到凌晨连轴转,哪怕嗓子都嘶哑了,她还是要一再强调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尽最大努力让更多的战友快速深入了解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因为担心防护服短缺,她着急自责地默默流泪,她说:“我把你们带进来,我一定要把你们一个不少的安全带出去。”事事为别人着想,担心大家吃不饱,住不惯,更怕战友没有保护好自己,因此每个护士进入病房前,她总是最后一个把关的人。关键时刻总是挺身而出,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他人,竭尽全力发扬白衣战士的救死扶伤精神,发扬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张兆燕
累是张兆燕对应急病区工作的最大感受。夜班经常一刻不停地从晚上六点上到第二天早上八九点,从病房出来的时候觉得整个身体都是僵硬的状态,脸上深深的勒痕,摸着都疼;洗脸的时候只能用手捧着水轻敷;眼睛是肿的,护目镜里早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蒸汽,鼻梁上是深深的压痕;为了口罩的密闭性,恨不得将鼻子和口罩缝到一起,嘴唇的皮,已经脱了一层又一层,干涩的喉咙,发出的声音早已变得沙哑;身上的衣服更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但是,即使是这样艰苦的工作,张兆燕还是对任何事情都热情满满,努力做到最好。她说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要为孩子树立最好的榜样,作为一个战壕的战友,她要与大家命运与共、风雨同舟。
动脉血气是检测患者病情变化最敏感的指标,由于病情需要,病人每天都要抽动脉血。其实对病人来说,抽动脉血不只是疼痛,还有一点羞耻感,因为抽的是股动脉。有一次,一个病人不好意思,为了做通他的思想工作,张兆燕和程玲穿着厚重的隔离衣,来回跑了不下五次。由于隔离衣比较紧,整个身子都蜷缩着,在这样极度疲惫的状态下,她们两个人已经感觉不到饿和渴,处在奔溃边缘的她们,只有倚靠在床边才能支撑自己沉重的身体,即使是这样,她们还在坚持劝说着病人,终于,病人同意了,张兆燕和程玲简直高兴地想要跳起来。繁忙紧张的工作中这一点小感动,就像是黑夜里偶然绽放的烟火,温暖着大家的心。
两个天职的重量

程玲
17年前,她勇赴一线战场,与“非典”殊死搏斗,17年后,她又重返一线,用医者仁心的担当筑起守护健康的防线。为了参加这次战疫,程玲克服万难,把孩子送回了老家,交给了年事已高的姥姥照顾。当每次看到近50岁的程玲下病房,她的战友们都很担心,都会争着抢着要求替她下病房,但是她总是拒绝,并且大大咧咧地说“没事,没事,我没关系,你们好好休息”。但其实她的难处大家都清楚,因为儿子初三了,在这个重要的时间截点,每天在隔离区上完班,哪怕再累,她还要艰难地挤出一点时间检查儿子的作业。当一个医务工作者很伟大,但是,作为一个妈妈她也同样伟大!
如果有下次,还会来

张志月
与谢明霞搭班的战友是张志月,总是担心年长的谢老师体力跟不上,所有的脏活、累活她都抢着干,每天都能看到张志月穿着厚重的隔离服,一直不停地忙碌。战友开玩笑地问她:“如果下批报名,你还来吗?”她不假思索地说:“来啊!”虽然她笑得玩世不恭,但是却听出了她语气里的坚定,她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心疼的坚强大孩子。
坚强的“小哭包”
刘珍
在应急病区里,刘珍是哭的最多的人,每次上个班几乎都会哭一场,为什么,因为很累,没经历过的人根本无法体会到,但其实,她却是最坚强的人儿。每次都哭,每次都上,上完就哭,哭完再上。有一次在病房憋得差点喘不过气的她,眼泪哗哗地淌,躺了半个小时才缓过气来,等战友再找她的时候,她又跑进了病房。虽然战友们有时会拿这个打趣她,但因为走过了相同的路,大家都了解她只是通过哭来发泄情绪,都在心底为她点赞。
海拔最高的人

王倩
作为应急护理人员中“海拔”最高的大高个儿,一般的防护服穿在她身上总是会嫌小,可是王倩总是努力“挤”进去,性格外向的她一直快人快语,能说能笑,每次看到她那么开心,大家好像也都忘却了烦恼与疲劳。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王倩也是克服困难,将孩子交给了丈夫,毅然决然地奔赴了战役一线。工作中的她总是热情四射、一马当先,大家也很喜欢和她搭班,因为她总是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让和她搭班的人工作起来轻松很多。
弯弯的月牙

朱琳琳
作为第二批护理人员中年纪最小的人,朱琳琳是心灵手巧的九零后,充满活力的美少女,踏踏实实的战斗者。她所到之处,总是充满欢声笑语,看到她就会被她青春激情的劲头感染着,仿佛自己也恢复了体力与干劲。因为块头有点大,所以她出得汗总是比别人多,带着眼镜又带上护目镜,工作起来比其他人增加了很多难度,但即使是这样,她没叫过一声苦与累,总是将笑容刻在脸上,眼睛眯成一道弯弯的月牙,微笑着战斗。
老战士的温柔

谢明霞
作为团队里最年长的护士,谢明霞用姐姐的温柔与体贴照顾着每一个人。团队里的战友们都很敬佩她,虽然一线的工作又苦又累,甚至有时候让人支撑不住,但是每天和家里视频时,她还故作开心,不让家人担心。即使自己默默流泪,还是会和儿子开玩笑:“你看老妈是不是变白了。” 其实,这样的她在战友眼里是最美最可爱的人。
“我总该把事情做好才能出来呀!”
董兴朵
作为这批应急队员中最娇小的人儿,董兴朵虽然话不多,但所有事情都抢着干。特别老实敦厚的她,不管什么工作,都认真对待。之前隔离区内没有保洁阿姨打扫卫生,她和战友主动承担起打扫卫生的工作,有一次在病房收了近20袋垃圾。每次到了换班时间总是不出来,拖个三、四个小时才从病房出来更是家常便饭。看着她疲惫的样子,大家都很心疼,都催她早点出来,她却说:“我总该把事情做好才能出来呀!”是的,这些身赴一线的铿锵玫瑰,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只是竭尽所能把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做好,朴实的心声,却流露出无尚的品德。
来源:FM927
编辑:张艳
最新评论